——读“八荣八耻”有感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它是光辉的,又是朴素的;它是崇高的,又是平凡的;它是理想的,又是现实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天天面对,事事相关,需要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起一颗知荣辱之心。
“八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引以为荣,大力发扬;“八耻”是社会主义现实社会中不应存在的不良现象,我们应引以为耻,坚决反对。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给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不论怎样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底线,都不能颠倒是非,善恶不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必须树立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它应当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也应当成为每个人的生活准则。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政治、经济、思想、社会、文化、道德等多领域的一个当代哲学命题。这是一项复杂的重建国人信仰的战略工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八荣八耻”的核心就是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为荣,以危害祖国、追求个人私利为耻。“八荣”、“八耻”所涉及的都是思想、道德、品行、品质等精神世界的问题,也正是这些精神世界的问题,左右着人们的行动和作为。
荣辱观念,古已有之。“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等格言警句,都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多么重视荣辱。这是我们民族珍贵的思想财富,我们怎能辜负先辈们对我们的殷切期盼?我们在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上,要始终让这颗知荣辱之心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