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穿过商铺林立的步行街,可见一座白墙黛瓦的两层小楼坐落在姜堰市区繁华的坝口广场。这就是见证陈毅同志执行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主张、取得黄桥决战伟大胜利的曲江楼。
1940年秋,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驻扎姜堰.陈毅同志下榻曲江楼,在此召开苏北八县军民代表会议,号召团结抗日。决策在姜堰,决战在黄桥。姜堰的粮食物资、曲江楼上的全方位运筹斡旋,为黄桥决战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远远望去,曲江楼门面开阔,檐宇宽敞,脊檩笔直坚挺。外围大门中西合璧,门堍翘角飞檐,院墙间置透风花窗,古雅庄重。推门而入,踩着鹅卵石铺就的地面,清风扑面而来。
前楼檐下新悬早年中共泰县县委书记彭冲题书“曲江楼”匾额一方,后廊檐中设“曲江楼革命史料陈列”横匾,楼上辟五间陈列室,陈列当年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图文史料以及有关文物。后楼大厅为当年苏北八县军民代表会议会场,会场陈设当年器物七巧八仙桌以及条案、太师椅等。大厅屏风上悬清代末科状元——南通张謇(民国时期实业家)题书匾额“观涛处”,两侧置抱柱楹联“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祗两间老屋半宜明月半宜风”。屏风前立陈毅半身塑像,凛然逼真。左侧次间为陈毅同志卧室,内置陈毅当年使用过的床、桌、椅、几等总计文物 32 件(套)。楼下三间设“姜堰人民革命斗争史料陈列”。
站在大厅里,凝视着陈毅塑像,耳边似乎还回响着当年陈毅同志慷慨激昂的声音和各界人士声援的响应。陈列室里上百幅泛黄的黑白照片,再现了当年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的历史背景和丰功伟绩。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镇压爱国人民,摧残抗日力量。为坚持和发展苏北抗日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陈毅同志遵照党中央指示挺进苏北,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苏北抗战工作“击敌、联李、孤韩”的六字方针。他把政治仗和军事仗巧妙地结合起来打,正确地处理了党内外、敌友我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关系,最后赢得了以黄桥为中心的决定性胜利,奠定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为疏通粮道,解决给养,打开抗日局面,新四军挺进姜堰。
姜堰地处泰州城、曲塘、海安之间,是通扬线上重镇,又是粮油集散地,素有“金姜堰”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韩德勤派嫡系反共顽固派张少华进驻。张依托南面运盐河,构筑了36个碉堡,并架设电网,自视固若金汤。
9月13日,姜堰战斗打响了。叶飞率领一纵在白米、马沟一带打援;王必成率领二纵从姜堰东北方向主攻;陶勇指挥三纵从西面和南面进攻。三纵三团六连首先攻入姜堰,立即组成了两个排的“勇敢队”,担任突击任务。队员们用橡皮胎裹马刀和铁钳,奋力砍断电网,用木棒扎棉花蘸火油,从碉堡眼子塞进去,打开缺口里外夹攻。经一昼夜激战,捣毁萃丰园,歼敌千余人,张少华狼狈逃窜,新四新第一次解放姜堰。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李增援同志为姜堰解放作了《勇敢队》歌词,章枚同志谱曲,受到军民欢迎,广为传唱。
9月14日,陈毅、粟裕率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机关进驻姜堰,下榻新交通旅馆——曲江楼。在这里,陈毅运筹帷幄,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差不多每天都召集姜堰各界知名人士座谈,宣传我党团结抗日的主张。同时委派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往来于泰州、曲塘、海安等地、联合苏北绅商学各界,宣传抗日,扩大我军政治影响。陈毅同志还专门致函海安韩国钧先生,几次亲赴拜会,申明大义,取得了韩国钧的理解、同情和支持。韩国钧先生几次书赠对联:“天心已厌玄黄血,世事难评黑白棋”;“注述六家胸有甲,立功万里胆包身”;“暴雨袭神州哀鸿遍野,狂风卷巨浪砥柱中流”,从对联中我们可以看出韩国钧老人对共产党认识的不断进步,也见证了陈毅同志高超的工作艺术。
陈毅恳请韩国钧主持正义,出面召开苏北各界代表会议,团结一致,共同抗日。韩欣然赞同,随即联合黄逸峰、朱履先等发函韩德勤、李明扬、陈泰运,“希望停息战争,一致抗日”,并提出五条建议。李明扬、陈泰运均复函响应,唯韩德勤拒之不理,且乘机要挟:“新四军如有合作诚意,应首先退出姜堰,再言其他。”陈毅一眼看出韩德勤的花招,是想把没有和谈诚意的罪名加到新四军头上、陈毅从苏北全局战略出发,与粟裕、钟期光商定,确立了以退为进的方针,决定让出姜堰。
经过十几天斡旋,9月27日,在曲江楼上召开苏北八县军民代表会议,各方代表参加。陈毅在会上慷慨陈词,再度表明团结抗日初衷不变,只求抗日有份、抗日有地。陈毅说:韩先生现在电报,要新四军让出姜堰,以作为实现和平的基础。对于这,我们认为不成问题,而且只要对抗日多少有一点益处,我们还可以作出更大的让步……但如果省方认为我们力量不足而退出姜堰,仍然进攻,我们就要采取必要的自卫,为祸为福,只好以将来的事实再作证明。”一席话,字字千钧,句句珠玑,代表们个个颔首称赞。
陈毅同志在曲江楼上全方位多层面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已为我军在政治上争得了主动,同时军事斗争的准备工作也没有停息。他派管文蔚从曲江楼码头上船,秘密到四十里外的溱湖与李明扬会晤。李明扬将军事情报据实告知:“韩德勤正在秘密调动部队,战斗最多在10天之内就要打响。”李明扬要管文蔚转告陈毅:“我李某和泰运保证不向贵军侵犯。”
9月30日,我军信守承诺,退出姜堰,撤回黄桥。韩德勤图穷匕首见,果然向我军发起进攻。闻名中外的黄桥决战拉开了序幕。在陈毅、粟裕的正确指挥下,全体官兵背水一战,奇迹般取得了黄桥决战的全面胜利,从而为打开苏北、华中敌后抗日新局面奠定了胜利基础。
“曲江楼上风雷滚,血战黄桥万古奇;革命道路多曲折,莫道幸福来得易。”(管文蔚同志《修复曲江楼纪念》诗)
回望曲江楼,只见楼下大厅前的两棵巨大黄杨,其根已深植地下,如同革命英雄的崇高精神一般,深植在苏中大地。
曲江楼简介
曲江楼位于姜堰市南大街219号,始建于1840年前后,前身系姜堰凌氏(姜堰官庄人)开设的曲江旅馆。民国初年,由姜堰丁氏接手改营新交通旅馆与咏亭茶馆。因其位于姜堰坝口西去的通扬河(亦称运盐河,系汉代吴王刘濞开凿)向南拐弯处,故名曲江楼。小楼坐东朝西,后楼敞轩,俯览滔滔东流的江水,南通张謇曾为之书“观涛处”的匾额。而令此楼闻名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同志曾在此运筹帷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