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期●老区采风●

《柳堡的故事》发端地——郑渡村巨变

作者:单德馨 谢兆扬


江苏宝应县柳堡镇郑渡村,地处高邮、兴化、宝应三市、县交界处,是远离县城的水荡地区,又是电影《柳堡的故事》发端之地。为了追求幸福和理想,该村坚持工业壮村,着力资源增效,使老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2005年全村总产值达2.8亿元,成为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近来又被扬州市首批命名为“全面小康建设先行村”。

坚持工业壮村

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分别对村办工业电子陶瓷厂、电热元件厂产品进行调整,以企业改制和陶瓷产品军转民的两大契机,寻求新的发展。他们根据对陶瓷产品的民用市场调查,筛选出燃气具点火针、灯具陶瓷灯座、碘钨灯灯座等产品,替代原有单一的军用品生产。同时迅速打开电子陶瓷厂的生产营销局面,使销售产值连续翻番。从1986年的20多万元,飚升到1995年的1000万元。由不甚景气的小企业转而进入县百家骨干企业。陶瓷燃气具产品销售额占同行业在国内市场的三分之二,部分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国家。目前,全村现有各类民营企业共16家,其中年销售2500万元规模的电子陶瓷厂成为县重点企业。2005年,全村民营企业销售开票额达到了9000万元。为适应工业迅速发展的客观需求,有利于基础设施的集约建设和运营,村又投资200万元兴办工业创业园区,现已有3家民企欲进园发展。

郑渡村在村办工业发展的同时,民营工业企业也在飞跃地发展,从而促进农业劳动力就地转移。仅民营企业用工就达1244人,其中吸纳转移本村劳动力的就业率达98%,还为邻村提供305名劳力的就业岗位。2005年度支付职工工资总数719.3万元,人均达5782元。另供销人员领取业务费收入1252万元。由村提供的厂房和土地,收取资产租赁费等每年共35万元,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实力。另外,这批企业近年的纳税额在逐年增加,现已达700万元左右,万利陶瓷厂2004年成为全县“十佳纳税之星”。

由于本村工业的发展,使一批能人走出县界、省界,去国家中西部和边远地区创业。在外创业发展的本村农民老板26人,年产值1.59亿元。该村郑西组农民郑德俊,过去家境贫寒,曾以“搀瞎子"谋生。他后来进入村办厂营销电热圈等产品,远赴西安销售环保电热锅炉。他奋斗了15个春秋,终于创建了属于自己的事业,他现有固定资产达3000万元。

着力资源增效

该村现有耕地面积4573亩,水面、滩地5300亩,大面积的水域滩地是郑渡村重要的自然资源。进入90年代,随着农村生产力进一步解放,郑渡人纷纷投入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起初承包者实施的是粗放型养殖,虽见成效,但效益不高,承包上交每亩只有10-20元。面对成功与挫折大家不甘罢休,坚持边实践、边探素、边提高,在创业中造就自己。通过粗改精、精改优、优改特,并推行立体养殖,实施水产养殖与水生种植的合理调茬轮作,达到既发掘资源潜力又涵养保护资源;既适应市场需求又注意修复生态平衡。这使得养殖户收益倍增,大水面纯收入每亩五六百元;小塘口每亩纯收入千元左右。陈东居民组农民陈永生,中学文化,他勤奋学习、勇于探索、视野开阔,除承包养鱼、种藕1300亩面积外,还向其他80家承包户提供鱼种、饲料、防疫、销售、资金,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式的系列服务。由他承担服务的这批养殖户,效益都比原来增加30%以上,没有一户发生亏损。2005年,全村水产鱼虾蟹的总量1420吨,荷藕总量1950吨。水面滩地的养殖、种植业总产值达750万元。

该村拥有6个圩口的标准纵横坪堤,是他们用来发展林业的又一资源。多年来,实行由承包人自栽自管,成林后,个人、集体分别不同情况以二八、三七开受益分成。同时坚持实施合理轮植轮伐,每年新栽1万棵投入更替。村集体现有大小树木33万棵,其中已成材的杨树2万棵,总产值达160万元以上。每年村集体林业收入10-15万元。这些树木被视为他们自己的绿色银行。

2005年,养殖业和林业给村提供的上交款共135万元,占村集体资金总收入的60%。

以人为本,共同富裕

郑渡村把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进行人性化建设,作为共同富裕、和睦邻里的基本点,党总支带头引领群众致富,以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共建小康。村党总支9个委员,有6个委员带头创业。党总支书记郑华祥围绕本村8家企业生产的主产品陶瓷瓷头,配套零件,办起小厂为其服务,去年开票销售达60万元。通达工程建设时,高垛居民组需要拆危桥建新桥,一时资金不足。经村支持、组自筹,党员干部带动,全组有22个经济能人,参加捐款共11.5万元。一名去贵阳创业的本地老板闻讯后,坐飞机回来捐赠1万元。他们将募集到的15万元,不仅造了大桥,还用于铺设水泥路。

该村把民主建设当作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多年来坚持尊重民意、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四民主”,让群众参与监督。陈庄片曾经出现资源承包款难以收缴的现象,他们按照村民代表议事规则,邀请村民代表参与这个片的经济管理监督;使问题经疏通化解,使收款事宜妥善落实。这个村大到投资上百万元的工业园区设施建设,小到几元的笔墨纸张的支出,都坚持民主决策与公开管理监督,确保干部清白、村民明白,当放心干部,做当家村民。

郑渡村除建中心村外,也注意各自然村的交通建设。目前,村中心区已形成1700多米的纵横街道,成为荡区深处人们生产、生活和娱乐消费的集散地,首批民居别墅群已展现于中心居民点;诸多厂家生产车间鳞次栉比,工业的新园区在抓紧完善。交通通讯初具规模,硬质路面8440米。水泥路通达五大自然村庄,连通各村民小组;砖头路、机耕道通达田头、塘口。全村现有轿车42辆,可以直开家门;卡车、农副业作业机械,能直达生产场地投入劳作、运输;生产经营与生活的信息随时随处均可沟通。

该村在建设中,更注意结合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平整复垦中除增加土地1600亩外,并疏浚清洁了大小河道、渠道、池塘,在村庄新建垃圾池28个,垃圾箱40个,解决了脏乱差现象。这种不搞形式,不图表面,不搭花架,不沽名钓誉的做法深受村民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