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期●专稿●

转战吕梁山

作者:白刃

  
  
  平型关大捷之后,八路军一一五师到五台休整。不久,奉总部命令兵分三路:三四四旅旅长徐海东和政治委员黄克诚,率所部归总部直接指挥,向太行山进军。师长林彪带着陈光和肖华的三四三旅南下阻击由娘子关向太原进犯的日军,在广阳伏击日寇川岸师团,歼敌近千人,首次活捉三个日本兵,是平型关大捷后的第二个大胜仗。师政治委员聂荣臻留在晋东北开辟根据地,与先头到阜平的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将师直属队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在晋察冀,一部分随罗荣桓转向晋西南,与林彪的司令部和三四三旅会师,到洪洞、赵城一带,在汾河西打游击,创建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从1937年冬天回师汾河西,到1938年冬天向山东进军,我三四三旅在罗荣桓、陈光和肖华指挥下,转战吕梁山区,几乎天天与日寇作战,有时一天要打几仗!主要战斗要数午城、井沟伏击战和汾离公路三战三捷。
  1937年11月8日,日寇占领太原,阎锡山和卫立煌统率的第二战区部队,纷纷向西逃跑,指挥部渡黄河入陕西。日寇追兵至晋西黄河边,威胁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
  1938年3月14日至19日,一一五师部队在午城、井沟地区痛打进犯大宁的日寇,连日作战,歼灭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日寇1000多人,活捉10个活鬼子,缴获山炮4门,轻重机枪10余挺。
  几个月后,又在汾(阳)离(石)公路上三战三捷,毙伤日军旅团长山口以下800余人,缴获枪支560余支……
  事隔60多年,当时转战吕梁山区我一一五师大部分指战员,已先后离开人世,那些激烈的血与火的日子,也被人们淡忘了。但有三件事还为后人乐道:
  一、贺绿汀作曲送肖华出征
  肖华是八路军中著名的青年将军。他出生于江西兴国一个泥瓦匠家中,12岁参加共青团,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任少共国际师政委,19岁在长征途中任红一军团二师政治委员。21岁时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肖华曾被国民政府授予少将军衔,任—一五师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上将军衔的57位开国将军中,肖华最年轻,只有39岁。
  1937年冬天,肖华兼任三四三旅政治委员,11月下旬,肖华和陈光率所部到洪洞、赵城,转战吕梁山。在武汉成立的抗日救亡演剧队第一队,来山西慰问前方将士,到了八路军三四三旅。队员中的音乐家贺绿汀,久闻肖华的大名,听说他要亲自带兵去打击日军,心里异常兴奋,连夜写了《游击队歌》。次日大雪纷飞,演剧队在风雪中列队欢送出征的勇士,慷慨激昂的歌声,伴随战士们前进的脚步: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仇敌!我们都是是飞行军,那怕那山高水又深。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好兄弟……”
  50年后,当年到一一五师采访的战地记者刘白羽,在文章中回忆那时的情景,生动地写道:“这支歌是为了送肖华同志领导下的部队远征而作的。头一天晚上,我和贺绿汀同志住在农家一间小屋里。他伏身在炕桌上,就着一盏油灯,我睡在他身旁,几次醒来,都看到他聚精会神,沉思默想,写出这支歌。”
  刘白羽描绘了欢送肖华出征的那幕情景:“我们在路边排成一个长列,欢送出征的人们。就在这时,肖华同志以一种战斗的姿态出现了,他个头不高,穿着一件灰色的棉军衣,全身洋溢着炽旺的精力,腰间皮带上排着一支小手枪,他在行进行列中,扬着一只手臂,高声鼓舞着人们。我觉得从他心里发出火,发出光,它们能够冲破一切危难和险阻,我深为一个红军指挥员青春斓爽的神态打动了,我们唱着第一次震响大地的歌……”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这歌很快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流传,唱遍了抗日前线,唱遍了全中国。
  二、林彪被阎军误伤中枪落马
  平型关大捷,林彪成为抗日名将。他带着部队到五台山休整,不久奉命回师晋西南。
  1938年1月,日军一个旅团从太原向西进攻蒲县、隰县,直逼大宁。阎锡山骑着毛驴西逃,跑过黄河进入陕西。日寇追兵企图占领马斗关黄河渡口,进而占领陕甘宁边区。林彪率领一一五师进入吕梁山区,尾随日军寻找战机。3月2日,部队向隰县方向前进,大部队中途休息。前方传来隆隆炮声,林彪叫侦察科长苏孝顺(苏静)带骑兵班前去侦察。苏孝顺回来说,'未发现什么情况。林彪心急,带着骑兵通信班先头出发,参谋处长王秉璋跟在后面。12匹坐骑都是平型关缴获的日军大洋马。通信班中好些战士,还穿着缴获的黄呢子大衣。他们路过隰县千家庄,阎锡山的十九军哨兵以为是少数日军,开枪射击,林彪胸部被击中,从洋马上摔下来。后来纷纷传说,由于林彪穿着日军的黄呢子大衣,骑着大洋马,因此阎军哨兵误以为是日本军官,而对他射击。其实林彪那天骑着一匹杂交的洋马,身上穿的不是日军的黄呢子大衣,而是八路军干部穿的灰布面丝绵里的大衣。1995年6月,百岁老将军孙毅同志在《解放军报》上著文,回忆当年林彪被误伤的情况,说明这一细节,还谈了一些详情。
  王秉璋看到林彪中枪落马,赶快把他抱到道旁沟里躺下。林彪的肺部受伤,流了许多血,看来还清醒,却一声不响。大家从随身携带的药箱里翻出云南白药给他敷上。
  罗荣桓看到林彪的伤很重,决定将他送去延安治疗,派卫生部副部长谷广善护送。
  林彪躺在担架上睡着了,到了宿营地,半夜里醒了,他问守在身旁的谷广善:“我负伤了吗?”谷广善答:“你负伤了,伤得不轻。”林彪问:“我怎么不觉得疼?”谷广善说:“我给你打吗啡了。”
  一路上,林彪病情不妙。先是排尿困难,谷广善给他安了导管,才觉得舒畅。跟着因为整天躺在担架上,没有活动,出现了便秘,肚子涨得难受,不想吃饭。谷广善想法在担架中挖个洞,再插块木板,抱着林彪坐起来,给他揉肚子,才慢慢排出大便,恢复了饮食。
  林彪被阎军打伤,惊动了阎锡山部队,第二天,旅长、团长赶来慰问。蒋介石、何应钦、白崇禧也发来慰问电。
  林彪回到延安,住在二十里堡的八路军总医院。毛泽东赶了30里地去看他,嘱他安心疗养。朱德、张闻天和许多中央领导人也多次去探望。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路过延安去中条山时,也专门去看望林彪。他觉得空手去慰问不好意思,到西安第二天,便批发给八路军步枪子弹100万发,手榴弹25万枚,牛肉罐头180箱。
  三、白儿岭救了卫立煌
  日寇侵占太原以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带着国民党军向晋西撤退,日军跟在后面追赶。阎、卫两位司令长官渡黄河西去,日军追至大宁,逼近黄河渡口,威胁我陕甘宁边区。我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跟在日军后面打游击,在午城、井沟歼灭大量敌人。日寇受到沉重打击,只好从大宁撤走。
  1938年3月下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率领他的指挥机关渡黄河东来,想经大宁、隰县、蒲城去汾西,不料被汉奸告密,刚到大宁,就遭到日军的飞机轰炸阻击,又被日军的步兵包围, 形势十分危险。卫立煌进退两难,向八路军一一五师求援。罗荣桓和陈光代师长,一面派侦察科长苏孝顺(苏静)去卫部联络,一面命令杨勇的六八六团,派一个营前去掩护。我二营在白儿岭阻击日军,全体指战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面对日军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和步兵的连续进攻,从清晨7时苦战到午后4点钟。我二营顽强顶住800日军的轮番进攻,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把卫立煌救出来。二营五连连长王永禄指挥全连战士,在阵地正面打垮敌人多次猛攻。在工事全部被毁的情况下,依然寸步不退地痛歼日寇,毙伤日军100余人,我五连仅牺牲一人,伤10人,并缴获了许多马匹和物资。
  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卫立煌用望远镜观察我五连顽强抗击数倍日寇的轮番猛攻,以为我有几个团的兵力在阻击。当他知道只有一个连队的时候,不胜惊奇地赞叹:“八路军真能干!真能干!”
  卫立煌对八路军在危险关头为他解围,心里十分感激,战后他特地发给我军100挺轻机枪,10万发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