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期●缅怀篇●

久藏在心底的一个愿望

作者:邹嘉骊

  
  
  
  今天,我们集会纪念我的父亲、新闻出版战线的先辈邹韬奋诞辰110周年。我和我的家人都很欣慰,人民没有忘记他,我们新闻人、出版人没有忘记他。特别是,今年是中国全民抗战取得伟大胜利60周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60周年,这时刻纪念韬奋更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代表亲人、代表家属,向今天到会的同志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和敬意。
  韬奋是在风起云涌的抗日烽火中涌现出来的一名卓越战士。在这场全民族反击侵略者的战争中,韬奋“跟随诸先进”(韬奋语)发挥了他独有的舆论宣传上的鼓动作用。当年中共中央给韬奋家属的唁电中说:“韬奋先生二十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屈于强暴,决不改变主张,直至最后一息,犹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其精神将长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1945年9月在抗战胜利的锣鼓声中,周恩来给妈妈的慰问信中说:“在抗战胜利的欢呼声中,想起毕生为民族的自由解放而奋斗的韬奋先生已经不能和我们同享欢喜,我们不能不感到无限的痛苦。您所感到的痛苦自然是更加深切的了。”又说:“现在,他一生光辉的努力已经开始获得报偿了。在他的笔底,培育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促成了现在中国人民的胜利。”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对韬奋历史的评价。(插曲:有一次,韬奋对周恩来表白,他什么都不是,不是文学家,不是科学家。周恩来说,你也是一家,是宣传鼓动家。)
  编写《韬奋年谱》,是作为女儿的我久藏在心底的一个愿望。我应筹备这次会议主持人的要求,对新出版的《韬奋年谱》谈一点心得,过去要说的我已经在年谱的前言“编者的话”、“快乐的追踪——付印前的几句话”里讲过了,可作参阅。借今天的机会,简单介绍一下《韬奋年谱》里的几个重点:
  一、年谱最大的特点是记录了抗战时期韬奋在国民党统治区“光辉的努力”。国统区不是前线,却也是一个战场,同样有胜利的喜悦和惨重的牺牲。韬奋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凭借他的正直和良知,坚决、执着,义无反顾地接受了共产党的主张,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对准我们的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
  这个时期韬奋的宣传是出色而有成效的。他把党的主张和当时的现实融为一体,产生了巨大的宣传效果。在这里,韬奋办的报纸杂志,《生活》周刊、《大众生活》、《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全民抗战》等,在国统区是一道耀眼的亮色。它记载了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领土上犯下的滔天罪行。因为所载文章是原文摘录,原作者丰富真实的情感世界自然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对人民的深爱跃然纸上。可以使人切身感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累累暴行,可以使人听到人民滴滴血泪的哭泣声。韬奋的文章,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真实感染着人们,震撼着人们的心灵。60年后的今天重读这些檄文,一篇篇不失时效,都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同时,在他选编的文章里,传递着前方胜利的消息,凡是重大的战役,不论是正面战场国民党的部队,还是敌后根据地战场共产党的部队,他的刊物里都有及时简捷的报道,也可以说那是一部全民抗战简史,以此鼓舞人民,增强必胜的信心。
  二、年谱较翔实地记述了“国民参政会”的真实情况。在国统区,各种政治势力较量的手段是多样的,较量的集中场所,是国民党设立的国民参政会,名义上是“为集思广益,团结全国力量”,全国力量包括各党派的领袖和知名人士,有共产党、青年党、国社党、第三党、救国会派、职教派、村治派,还有所谓教授派、东北派等。本来真能团结那么多党派共同抗日是一个多么大的德政,但是实际上当局者又忌讳谈党派,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只有一个党,一个元首。参加了四次大会以后,韬奋“很沉痛地感觉到”他“所提出的提案,乃至许多其他‘来宾’的提案,尽管经大会通过,在事实上凡是比较重要的提案都只是等于废纸”。这就是当局政府标榜的所谓“集思广益”反映民意的国民参政会。韬奋是亲历者,他的记述应该是最有信誉最具可靠性的。
  1939年有过这样一件事。3月,生活书店出版了一本《蒋委员长抗战言论集》,这本集子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蒋介石发表过的抗战言论,第二部分是有关国共合作实行抗战以及承认陕甘宁边区政府和改编红军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等宣言。出版这本书,知道背景的人明白,这是一步高手棋,不知道背景的人,认为生活书店是个进步书店,怎么会出蒋介石的书?解放后的非常时期,一些别有企图的人把当年出版这本言论集说成生活书店是黑店的罪证。既然是别有企图,就不说它了。其实揭开谜底,这是一个高超斗争艺术的举措。它的发明人是毛泽东。毛主席对周恩来说:“在国民党地区还应该出版蒋介石主张抗日救国的言论集,这比我们自己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有时还要有用,因为我们自己的宣传在国民党地区常常是不合法的,而宣传蒋介石的言论则是合法的;国民党顽固派如果反对我们作这样的宣传,那末他们就是非法的了。”还说:“许多共产党员还不知道去利用蒋介石的抗战言论去作为动员人民和孤立顽固派的武器,应该懂得这个策略。”带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本书再版了四次,最后被宣布为禁书。书禁了,那明明白白的抗战言论,那曾经承诺的关于国共合作实行抗战、承认陕甘宁边区政府、改编红军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等宣言就都不存在了吗?都能抵赖得了的么?
  三、年谱记载了韬奋思想最后的升华。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韬奋和一批文化精英被东江游击队秘密营救从香港到了广东,以后又在党的地下交通护送下到了苏北抗日根据地。那已经是1942年11月了。
  韬奋受到了新四军领导粟裕、陈丕显等人的欢迎,苏中区党委又委托刘季平代表苏中领导机关,全程陪同韬奋在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同吃、同住、同行,访问了许多地方和各阶层人士。从实地考察中,他悟出很多道理,他一再强调:“中国不会亡,而且已经证明根本没有亡,也永远亡不了。”
  在抗日民主根据地虽然只有三四个月,韬奋的心情始终兴奋不已,他看到的是光明、希望、祖国的明天。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他一片赤诚近似痴迷,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向刘季平个别谈心四次,要求参加共产党。第一次,他对刘说他曾经亲口对周恩来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周恩来答复他暂先留在党外更有利于抗日救国工作,他觉得有道理,就服从了。现在他已经不可能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公开活动,因而要刘帮他考虑留在党外的时间是否可以结束了。第二次,韬奋对刘说,他自己反复思考的结果,他不单自己下了更大的决心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而且认为现在已经到了应该结束留在党外的时间了。第三次、第四次,韬奋反复强调继续留在党外不单没有必要,而且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还更便于无所顾忌地为革命工作,更有利于推动进步力量下决心支持革命斗争等等。一直到临终前,在口述遗嘱时,韬奋还提出要求加入共产党。他把人生的希望,祖国的希望全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了。
  今年,在庆祝两个伟大胜利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地听到国家的高层领导提出要求提高对抗战历史研究的水平。韬奋生活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他的文章带有明显突出的地区特点。年谱所提供的是一份集中而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是对抗战历史研究一份绝好的重大的补白。60年后的今天,韬奋的这份补白为抗战史研究作出了新的贡献,使有志于抗战史研究的同志的资料库里多了一份新的充实。由此,我也告慰了父亲的在天之灵。1937年他在监狱里写的一幅手迹“推母爱以爱我民族与人群”,和毛泽东主席1944年写的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相对应,将永存人间。
  (本文是作者在2005年11月5日上海市纪念邹韬奋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上一篇:血染的五月下一篇:全球祭孔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