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期●青少年绿洲●

老师为问当众咽下弃饼

作者:程秋生

  
  
  
  
  一位60多岁的老教师,为了教会学生勤俭节约,将学生扔进垃圾桶的饼子捡起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吃了。老师的举动让学生心灵受到强烈震撼。这是今年9月8日上午发生在兰州师大附中附2补习班理2班里真实的-幕。
  那天早晨,同学们正在上自习课。年逾六旬的张老师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进行例行检查。张老师突然发现教室门口的垃圾桶里扔了半个用塑料袋包着的饼子,他立即将饼子捡起来问道:“这是谁扔的?你们没经历过团难日子,不知道粮食的可贵。”当张老师的问话没人回答时,他做出了一个让全班同学为之震惊的举动。他说:“你们没人承认那我就吃了。”说着,他将饼子向口中送去。就在这时,那位扔饼子的同学冲上讲台阻止老师。最后,张老师和那位同学当着大家的面一人一半将饼子吃了。(2005年9月10日《城市商报》)
  张老师身教重于言教的举动,使全班同学为之感动。有的同学说:“张老师用无声的行动为我们上了人生的重要一课,他让我们的灵魂震颤。”也有的同学说:“从这件事让我学到了很多,首先是做个什么样的人。”这看上去是十分普通的小事,但从张老师的行为上折射出为人师表的伟大精神力量。张老师并没有厉声批评那位扔饼子的同学,张老师也没有滔滔不绝地讲述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重要性,而是以身作则地做出榜样。张老师的举动告诉我们:甩掉贫穷,但别丢掉节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并不能忘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训。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追求时尚的消费理念也越来越多地被青少年接受。但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在此种情况下,党和国家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尤其在当前,党中央一再要求我们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尽心尽责多作贡献。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我们有些为官者花钱大手大脚,公款宴请规格越来越高,铺张浪费十分严重。只要去饭店、宾馆、酒楼走一走、瞧一瞧,满桌的名菜佳肴倒进了泔水桶,香喷喷的米饭、点心当作猪狗食。此种败家子的作风令多少老百姓深恶痛绝。也许受父母或家庭的影响,有些青少年讲时髦、追新潮、穿讲究品牌、吃追求高档,花钱似流水,从不考虑“节俭”二字。于是,本来纯洁无暇的校园里到处流行着“吃洋饭、穿洋装、看洋书、听洋音乐”的所谓时尚。当然学校之所以发生不爱惜粮食的现象,不能全怪在学生身上,这与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只有全社会形成“节俭为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只有每个家庭弘扬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只有每位师长坚持身教重于言教的高尚品德,才能使我们的青少年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中茁壮成长。但愿老师当众咽弃饼的事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