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刊发小说《沙家浜》,歪曲抗日英雄形象而受到舆论批评的《江南》杂志,2003年第五期又抛出了一篇令人吃惊的长文《夹缝时代》。始读之,以为这是一篇“清史论”,或是“慈禧论”,但是一路读下去,读到收笔处,方知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矛头竟指向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对此,我们绝不能置若罔闻,需要认真地辨一辨是非。
何谓“夹缝时代”?该文一开头说:“清末,不管谁掌权,都无法改变中国被欺凌的国际处境和江河日下、分崩离析的国内局面”内外交困,四面楚歌,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清末的“夹缝时代”。那么,在“夹缝”中是奋起御侮,还是任人宰割呢?作者说:“两次鸦片战争给温顺的中国人一个现实:东方古老刀矛与西方近代炮舰拼杀,中国人败倒在家门口。”这就是说,尽管你有“同仇敌汽”的精神,但是武器不如人家先进,那是注定要失败的。作者以评说清史的错误观点来评说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之战,以狂妄的口气教训说:“一旦让中国人站起来,这地球便要换一种转法,扬眉吐气之后又运作了另一场战争,在朝鲜问题上,中国人吃苦不记苦,当年光绪出兵平‘东学党’,引来日本人的入侵,这回中国人又充硬汉,帮人家收拾烂摊子去了,这雄赳赳、气昂昂的动作,将新生的中国玩了进去。”作者还冷嘲热讽抗美援朝是“莫名其妙的摆谱”,结果是“让中华帝国又封闭了起来”。 这里,作者对抗美援朝的历史评述是:不记取清朝教训,不自量力,多管闲事,玩火烧身,结果是内伤元气外遭帝国主义封锁。结论当然是:抗美援朝是失策,是错误。
这是对抗美援朝这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的严重歪曲和诽谤!我作为一名曾亲历过抗美援朝之战的志愿军老兵,对此感到十分气愤!
抗美援朝虽然已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事,但是,一提起那战火纷飞、激情燃烧的岁月,我耳边便响起那支在志愿军官兵中广为传唱的歌:“我们行进在朝鲜的山林/带着五万万颗愤怒的心/看那美丽的城镇/都变成灰烬/我们的心中充满了仇恨/为了祖国不受这样的灾难/我们英勇挺进…”这歌唱出了广大志愿军官兵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血染的历史,永远不能忘记:1950年,当我国人民正在全力以赴恢复国民经济的大业时,美国悍然派出三军入侵朝鲜,不仅越过三八线长驱直入向北推进,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而且派出B-29重型轰炸机和各种作战飞机,袭扰我青岛、烟台等地,并对我国东北边境城市进行频繁的轰炸扫射,意欲扩大战火,侵犯我新生的共和国。美国的嚣张气焰和肆无忌惮的军事侵扰行动,是对中国人民的敌视,直接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和独立。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派出志愿军入朝参战,这是正义之师,正义之战,举国振奋,城乡声援。可是在《夹缝时代》的作者看来,却是“吃苦不记苦”,“充硬汉”,“帮人家收拾烂摊子”,并把清帝国和新中国混为一谈。如此歪曲历史,真不知这位作者的立场站到哪里去了?
《夹缝时代》的作者还叫嚷抗美援朝“将新生中国玩了进去”,真是一派呓语。事实是通过支援抗美援朝战争,把全国人民最大限度的动员了起来,投入到支援前方、恢复经济的伟大建设事业中去。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获得了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以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为标志,中国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工业化建设,为日后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还大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一切都是不争的事实,我和我的战友们每忆及此不胜自豪。可是,《夹缝时代》的作者对一个蒸蒸日上、日益强大的新中国却视而不见,而武断地称“把新生中国玩了进去”,如果这不是别有用心,至少也是政治上的轻薄无知,望作者深长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