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期●青少年绿洲●

邱东平教我学书法

作者:陈英福

  
  
  
  抗日战争时期,我的故乡茅山地区,一直是新四军的抗日根据地。因为我的祖父陈湘甫是当地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也是新四军一支队陈毅司令员直接联系的统战对象,因此经常有新四军干部到我家访问。
  我读小学6年级的时候,一个夏日的上午,我在临门的桌上展开了笔墨纸砚,准备练习写毛笔字。可是,在那烽火连天的抗日游击区,根本买不到字帖,我只能照着老师给我写的一页字仿写。老师写的字本来就不大规范,我的涂鸦就更不像样。这时,一个住在我家的新四军同志站在我后面看了片刻,突然说道:“小朋友,我给你写几个字好吗?”我一看他是个文质彬彬的干部,就同意了。他坐在我身边,首先教我怎样执笔、起笔、行笔和收笔。接着,他就在我的练习本上写了一版毛笔字:“抗日救国,人人有责。抗战到底,中国必胜。”署名是“新四军邱东平”。笔力苍劲,字体优美。他让我照着写了两遍。因为差距太大,我说:“你的字写得太好了,我没法学。”他说:“你只要有信心、有恒心,就可以练好。”他告诉我:“练好字很有用处,眼前正在抗战时期,字迹端正的抗日标语,宣传效果就好得多。你这样的字能写出去给群众看吗?”我听了连连点头。
  他还告诉我找两块方砖洗干净,每天用毛笔蘸着水在砖上练字,既省纸墨又省钱。后来我真按他的办法做了,效果很好。
  当时,我只觉得他文化高,对人很热情,但是根本不知道邱东平是何许人也;直到我17岁,投笔从戎,也成了新四军的一员之后,才知道邱东平是著名的文化人。他在抗战初期,即受到郭沫若的表扬,被誉为:“既是作家又是战士,是第一个把创作活动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的,使艺术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的作家。”邱东平曾经是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的教导主任,后来牺牲在苏北盐阜区的抗日战场上。我真后悔!如果把他的墨宝保留下来,该是多么有纪念意义的文物啊!
  1984年,一道离休令,给我的戎马生涯画上句号,我就立即投入老年大学专心学习书法。坚持数年,进步较快。我的书法作品已多次参展。现在,我已被吸收为辽宁省老年书画会会员和沈阳军区老战士书画会会员。我在晚年能很快地对书法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并取得较快进步,这与我小时候,受到邱东平同志那次的教育和影响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