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期●《邓小平百岁诞辰》征文选登●

回忆邓小平视察苏州

——访原苏州地委书记、市委书记戴心思

作者:胡玉成 程秋生

今年8月22日,是历史伟人邓小平同志诞生100周年。最近我们专程访问了在改革开放初期接待过邓小平的原苏州地委书记、市委书记戴心思同志。年近八旬的戴老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当我们说明来意后,戴老满怀对历史伟人的崇敬之情,沉思片刻,向我们娓娓而谈:“1983年2月,党的改革开放春风吹拂着苏州的广袤农村。记得是在6日下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明媚的春光中来到苏州,对苏州的工作进行了视察。我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代表苏州地委,向小平同志汇报苏州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情况,聆听他的指示。这次小平同志视察苏州的目的是实地考察苏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为决策全局提供经验和依据。在此之前,小平同志听取了江苏省委领导同志有关江苏的工农业生产情况。我在陪同小平同志视察苏州的全过程中,他老人家问得最多的,也是最关心的,就是农村、农业和农民情况。”
  1983年的苏州正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引的方向,迅速恢复发展经济,社队工业初露端倪,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民群众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各项经济建设之中。回忆当年,戴心思同志面带笑容地对我们说:“当小平同志听了我的如实汇报后很是高兴。接着小平同志问我‘党的十二大确定的翻两番的目标行不行?’当时苏州地区对翻两番的目标(指国民生产总值在1980年的基础上到 2000年翻两番)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工农业生产基数低的可以实现;一种认为,工农业生产基数高的有困难。我认为,苏州虽然工农业生产基数高,但条件相对要好一些,理应上得快一些。如经验、实力、技术和工业等方面都优于条件较差的地方。于是我就对小平同志说:‘苏州前几年的经济发展还是比较快的,它位于江苏省的前列。工农业总产值已达到了104.88亿元,人均接近800美元。条件好的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已达到20平方米,有的已达到40平方米。苏州的农业情况也是好的,没有因工业发展而影响农副业生产。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工业转移。’小平同志听了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更强调弘扬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尤其经过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后,苏州地区的广大干部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自己言行的指南。小平同志历来以高瞻远瞩的目光,深入基层,深入民众进行工作视察。对于党中央翻两番的目标的提出,自然引起广大干部群众的关注。于是,小平同志抓住这个主题,进一步问戴心思:“翻两番的目标已经确定,那么,你们又靠什么去实现呢?”戴心思充满自信地回答:“苏州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主要靠两条:一是在城市发展中小型企业在农村发展集体所有制的社队工业;二是重视知识,加快吸引和培养人才,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实现城乡经济的快速增长。”小平同志听了非常高兴。接着小平同志又问:“社队工业对农业发展受不受影响?”戴心思回答:“农民进厂不进城,离士不离乡,是亦工亦农制度,实行以工补农,以工建农,农副工三业协调发展,不会使农业受到影响。小平同志说:“你们发展乡镇工业很好。”对此作了肯定。据戴老告诉我们,那次小平同志回京不久,中共中央就为加快乡镇工业下发了正式文件,为乡镇工业在全国异军突起创造了条件。
  小平同志在苏州视察期间,无处不是想着国家、民族和群众的大事。戴老深情地说:“就在游览虎丘后,小平同志还对我说:“你们苏州的植树搞得不差,树比较多。’并指示我们:‘今年3月12日是第一个植树节,你们要发动大家搞好植树绿化工作。这是关系到保持生态平衡,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大事。’2月9日下午结束在苏州的视察活动。这是一次难以忘怀的视察,也是促进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对此我是永远铭记在心的。”
  小平同志虽然在苏州只停留三四天时间,但回京后即将视察苏州的情况作了深刻而全面的阐述,在《视察江苏等地回北京后的谈话》一文中,有一段话,讲的就是苏州。小平同志说:“苏州市工农业总产值人均接近八百美元。我问江苏的同志,达到这样的水平,社会上是一个什么面貌?发展前景是什么样子?他们说,在这样的水平上,下面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第一,人民的吃穿用问题解决了,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第二,住房问题解决了,人均达到二十平方米,因为土地不足,向空中发展,小城镇和农村盖二三层楼房的已经不少;第三,就业问题解决了,城镇基本上没有待业劳动者了;第四,人不再外流了,农村的人总想往大城市跑的情况已经改变;第五,中小学教育普及了,教育、文化、体育和其他公共福利事业有能力自己安排了;第六,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化了,犯罪行为大大减少。”(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
  小平同志视察苏州,至今已21年。苏州的经济社会事业一直保持全面、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和各县市开发区和民营企业的腾飞是令人瞩目的,是振奋人心的。实践证明,小平同志提出的宏伟目标,不仅能实现,而且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当结束采访,向戴老告别,在返回的路上,我们思考着苏州2003年的一连串数据:苏州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802亿元,财政收入40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50元。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小平同志的谆谆教导和一片关爱之情。小平同志的教导,永远鼓舞和推动苏州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