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期●青少年绿洲●
落榜生当上“快餐王”
作者:王文华
2003年盐城“快餐王”销售快餐72万盒,平均每天售出2000盒,纳税20万元,接纳100多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从业人员平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在盐城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全民创业表彰大会上,市长赵鹏亲自把“盐城市创业积极分子”的奖匾授给“快餐王”公司总经理李成林。市长特别提到了他曾是一个落榜生、一个国营企业的下岗职工,号召全市所有高校毕业生和下岗职工学习他的创业精神、吃苦精神和顽强拼搏精神。
1994年,李成林高考落榜。他心灰意冷,家里人劝他再复读一年,准备第二年再考,可他坚决不肯再复习。不得已,父亲托人、找关系,让李成林顶替自己进了市里齿轮厂当了一名装备工人。开始,还过着平静的日子,凭着父亲的积蓄和帮助,李成林在三年时间内完成了学徒、结婚、生子等三部曲。到了2000年,企业开始走下坡路,工资由每月一发,到后来两个月一发,再后来,李成林被精简下来。于是,又寻关系,先后调到床单厂、面粉厂工作,但这些企业都相继破产或改制了,人家不要他这个没有什么技术的人。他呆在家里,整天没有好心情。
一天,李成林在街上闲逛,到了中午肚子饿了,想买盒快餐,跑了很远路才找到一个卖快餐的,而且口味也不怎么样。由此,他脑子一闪,办个盒饭公司,生意一定不错!和家里人一商量,父母亲及妻子和亲戚都支持他。他自费去大城市烹饪学校去学习制作快餐技术。几个月后,他揣着结业证书,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刚开始,夫妻俩推着餐车在街上叫卖,哪知城管人员不准流动叫卖,他们只能躲躲闪闪的,一车快餐,到天晚只卖了几盒。时值7月盛夏,剩下的盒饭不能过夜,都倒掉了,一家人心疼死了。后来,改变办法,到处贴小广告,生意稍好一点,但一天也只能卖出100多盒。最后,李成林花了几千块钱在报纸和电视等媒体上登了广告,生意才一天天好起来,特别是大型团体用快餐,更是与日俱增。
2002年底,李成林注册了盐城市首家大型快餐公司——“快餐王”公司,承办大型快餐用饭。市第二机床厂厂庆3000多职工用快餐,建湖县芦沟中学搞校庆要6000盒快餐,都由他承办。他的快餐价廉物美,深受用户欢迎,品牌越打越响,盐城市及各县(市、区)遇到大的活动,都首先想到了“快餐王”公司。在全市全民创业大会上,李成林说道:这几年我过得很充实,收获也很多,如果再像10年前落榜后自甘沉沦、不思进取,下岗后失去信心和希望,那么我也许永远不会有现在的情况,永远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