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期●青少年绿洲●

忆苏中四分区中学生夏令营

作者:徐澄 马世宏

  
  
  “春天的太阳放彩光,胜利的歌声响四方,我们是中华民族好儿女,千锤百炼已成钢,从不怕千难和万险,坚持抗战在敌后方。”每当我们唱起这首《中华民族好儿女》的歌,很自然地想起六十多年前在苏中四分区中学生夏令营的往事。
  那是在新四军东进后的第二年,1941年7月,苏中四分区在如东丰利镇利用三临师的校舍及毗邻的小学校舍,举办了中学生夏令营。到夏令营来的有各县中学的学生,还有一部分上海来的知青,人数约200多人。南通县中报名参加的共有30人左右。为参加夏令营学习,大家都做好了过艰苦生活的思想准备。记得第—批去的人较多,要走几十里路,大家都自己背行李。有个别女同学家里怕她跑不动,请人推着小车送,结果谁也不肯坐车,连行李也不肯放在车上,所以,推车人不到半途就只好回去了。大家跑得汗流浃背,一路上说呀,唱呀,高兴得忘了疲劳。
  在夏令营里我们经受了种种考验,思想觉悟有了提高。首先要过生活关。比如有的学生吃不惯大麦饭,胀肚子;再就是没有床铺,要睡在地板上,还有蚊虫叮。
  可是大家都不叫一声苦。马世宏(当时化名洪萍)是商益中学的,她来夏令营之前就在家中锻炼,不用蚊帐睡了一晚。生活尽管艰苦,但大家热情很高,组织开展了各项竞赛活动。当时设计了飞机、火车、乌龟三种旗,表现好的插飞机旗。大家都认真参加竞赛,争夺飞机旗。
  在夏令营活动中,陈同生同志为我们作学习《论持久战》的报告,俞铭瑾同志讲解什么是“革命人生观”等。通过听报告和讨论学习,我们开始奠定了跟共产党走, 夺取抗日战争胜利,走革命道路的思想基础。当时抗大分校的同志也和我们一起听报告,我们看到他们穿军装,打绑腿,着草鞋,于是,女同学带的旗袍也不穿了,便赶制了衬衫、西装裤;有的同学去买了草鞋、蒲鞋。因从未穿过草鞋,有的女同学夜行军三四里路一跑,脚上起了几个大泡。有的没系好鞋带,鞋都跑掉了,是打赤脚走回来的,但从没有人笑话他们。
  除了上课学习外,我们还到群众中去接受锻炼。记得参加丰利区农抗会员大会时,我们看到众多农民兄弟都扛着木叉、扁担,斗志昂扬,声势浩大,都深受鼓舞。我们还配合民运队搞“二五”减租,在实践中学习党的政策。有个小同学还闹了个笑话。他听了一个地主和农民谈好自愿“二八”减租后,向队部汇报说这个地主“开明”。领导听了也未批评他,而是耐心告诉他,这是地主玩的花样,欺骗农民,本应二五减租,这样只减二成,农民吃了亏。通过这个事例,同学们受到了很大教育。
  夏令营的文娱活动十分活跃,到处有歌声。吃饭来回途中唱,乘凉时唱,会前会后唱,集体唱,个人也唱。唱的形式很多,上海来的同学还用方言唱。当时民主人士季方出席了我们的晚会,他接受我们的挑战,表演了“太极拳”。一师服务团也曾到夏令营来演出了《生产大合唱》等节目。同时,沈亚威、涂克同志还为我们教唱歌曲。有一次活动使我们难以忘怀。在沈亚威、涂克同志的帮助下,我们夏令营的歌咏队,于7月20日前往栟茶,参加了苏中艺协成立大会,并在会上唱了《当心鬼子来抢粮》、《收获》、《军民合作》等歌曲,受到了好评。大会上,还有话剧、说书、木偶戏、京戏等表演,真令我们大开眼界。我们去栟茶参加会议,要走30多里的路,因天刚下过大雨,低洼处积水较深,每人只有一双鞋,到洼处就脱了鞋,涉水过去,先后涉水18次,还有人掉下了水。参加这次活动,大家学到不少革命歌曲,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
  夏令营的党组织生活是健全的,对党员的要求很严格,不仅要个人起模范带头作用,而且要每个党员团结几个同学,做好他们的工作,发展新党员。如南通县中的第三任支部书记杨伯平同志,就是在夏令营入党的。经过夏令营的学习,大多数同学走上了革命道路,为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有的甚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怀念那时的夏令营,她是我们革命的起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