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期●本刊专讯●

弘扬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的革命老区精神

作者:江苏省老区开发促进会执行理事长 蔡秋明

  
  进入21世纪,我们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所从事的老区和老促会工作也赋予了新内容,提出了新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全面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精神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伟大意义。
  一、革命老区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胜利的丰碑,老区精神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精神的锤炼和升华。“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十六大报告的这一论断,精辟地阐明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文明精髓的民族精神,如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长江那样,冲破重重障碍,奔腾向前,变得越来越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它既包括民族优良传统,又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劳模精神、抗洪抗非精神;也包括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的64字创业精神,等等。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共同孕育、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实践,在广袤的革命老区发芽、生根、开花、结果。井冈山精神作为源头,奠定了中国革命老区精神的基础。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是对井冈山精神的弘扬、丰富和发展。它们共同反映了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教育和鼓舞了几代老区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祖国富强而前仆后继,流血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年代,江苏只有3000多万人口,参加战勤的群众竟达1000多万人次,战斗中牺牲知姓名的烈士4万多人,失去亲人的烈属20多万人,不知姓名的牺牲者难计其数,仅日寇在南京的大屠杀,就是30万人。最近我陪同《中国老区建设》画报社执行总编在黄桥老区采访:那里有1926年扬泰地区建立的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中共江浙独立党支部。1930年4月3日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在如皋贲家巷成立,在周边方圆百里之地进行武装斗争活动,在那里曾建立过苏维埃政权。在这块热土上,新四军“东进北上”,进行过郭村保卫战、黄桥决战。那里是苏中七战七捷战役主战场。渡江战役东线指挥部和中国人民海军诞生地,就在泰州白马庙。再如茅山老区、太滆老区、盐阜老区、淮海老区,皆各有一部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光辉历史。老区人民弘扬民族精神,在革命岁月的锤炼和升华所铸就的革命老区精神,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仍然需要大力弘扬体现民族精神的老区精神。把老区精神作为老区“三个文明”建设的一种特殊资源加以发掘,在全社会形成“饮水思源,不忘老区”的强烈氛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当今有不少青年人,乃至年轻的当权者,只知江苏有新区,不知江苏有老区,不知江苏有过红军,不知江苏建立过苏维埃政权,不知江苏抗日民主根据地及对敌斗争情况,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失去警惕。这就显得在今天,加强对青少年、成年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的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尤为重要。我们认为,呼唤全社会关心、支持老区,不是对老区人民的施舍,而是社会对老区人民在战争年代巨大牺牲和贡献的补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任务明确地摆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以“全心全意为老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老促会,更应当全面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将其融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我们体会,坚持不懈、理直气壮地宣传老区,弘扬老区精神,可以让老年人重温历史,中、青年人了解历史,世世代代不忘老区。这是激励老区人民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精神动力,是呼唤全社会关心、支持老区,增强全社会老区意识的客观需要,也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坚持以老区精神从事老区和老促会工作,让老区精神在实践中注入新的活力。在老促会工作的人,都是年事较高、在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作出过贡献的老同志,与老区人民有着难舍难分的历史情缘。他们从工作岗位上离退下来后,继续为老区开发建设默默无闻地工作,有的甚至怀着愧疚的心情,补偿过去在职时工作上的不足。这都是由当年老同志与老区人民风雨同舟、和衷共济中,弘扬和培育的革命老区精神所驱动。随着形势的变化,老促会的许多老同志坚持认真学习,积极进取,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工作不断开拓新局面。我在2002年的全体理事会议上,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团”,就是以弘扬革命老区精神为驱动力,更好地推进江苏全省的老区和老促会工作与时俱进,激扬正气,凝聚力量,营造真心实意为老区服务、脚踏实地为老区人民办实事的奉献氛围。老促会的同志,通过学习不断充实知识,更新观念,自觉践行“三个代表”,更加出色地为老区人民想实招、办实事、谋实利。这方面各地都可以摆出很多实例,排出很多数字,这既是弘物老区精神的体现,也使老促会“全心全意为老区人民服务”的建会宗旨和“团结、务实、进取、奉献”的老促会“八字”会风真正得到落实。我们体会,只有坚持不断学习,把革命老区精神贯穿于老区和老促会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为老区人民“想实招、办实事、谋实利”中去,才能使老区和老促会工作出现新的突破,不断丰富老区精神的内涵。
  四、充分发挥《大江南北》弘扬主旋律的优势,不断宣传弘扬老区精神增添的新亮点。《大江南北》杂志,以史为鉴,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建设为主旋律,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所以它为江苏各地老促会和老区基层干部、群众所钟爱。这是因为江苏是当年转战大江南北的新四军成长、壮大、战斗的地方。战争年代, 江苏老区人民与其并肩浴血奋战,鲜血凝成了鱼水相依的战斗情谊。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主办的《大江南北》,理所当然地成了江苏老区人民的知音。还因为《大江南北》正确的办刊方向,求真务实的刊物特色,旗帜鲜明的战斗风格,成为老区人民忠实的代言人。《大江南北》敏锐地对诋毁京剧《沙家浜》群体英雄形象的歪理邪说所进行的有力反击,就是一例。
  多年来,江苏老区与《大江南北》结下了不解之缘,《大江南北》业已成为宣传江苏老区,弘扬老区精神的重要阵地。目前,全省老区正在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江苏老区在探索、实践科学发展观,跟上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的征程中,必将闪烁更多的新亮点。我们将一如既往,更加紧密地与《大江南北》合作,充分运用《大江南北》这一弘扬主旋律的宣传阵地,坚持不懈地宣传江苏老区涌现出来的新典型。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大江南北》的发行工作,力争稳中有升。更为重要的,是下大力气抓好读刊、用刊工作,使之成为我省做好老区和老促会工作的指导性刊物。
  宣传老区,弘扬和培育老区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老区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