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研讨会发言●

运用《大江南北》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作者:兴化市振兴双语学校

兴化市振兴双语学校是江苏省泰州地区第一所民办初中。办学 5年来,在兴化市关工委的指导下,不仅常年订阅《大江南北》,而且充分发挥《大江南北》以史育人的作用,将《大江南北》有机地运用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翻开《大江南北》,无论是革命战争的回忆录,还是反映改革开放时期的文章,期期都有弘扬民族精神的精品,无论是《扬我中华魂》,还是《人物》、《青少年绿洲》等栏目,都高唱主旋律的赞歌。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团结拼搏精神、自强不息精神闪烁在许多文章的字里行间,是我们青少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
  2004年4月,我校举办"发扬革命传统,展望祖国未来"的主题教育宣传周,请离休干部高岩同志介绍兴化革命斗争史,并举办《革命烈士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我前进——读〈大江南北〉有感》的征文竞赛。《大江南北》各期所刊载的对秋瑾、李大钊、林祥谦、邓中夏、恽代英、陈延年、黄显声等革命烈士英雄业绩的介绍,深深地感动了我校师生。一(3)班一位同学在征文中写道:读了《大江南北》2000年第7期《永远9岁的“小萝卜头”》后,“小萝卜头”可敬可亲可爱的形象,再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剥夺了他的一切权利,在距新中国成立仅24天时,他壮烈地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然而,即使在敌人的牢狱中,他仍然奋发读书,渴望光明……我们新世纪一代青少年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奋发读书呢?
  《大江南北》的《青少年绿洲》是我校学生喜爱的栏目。《生命能量的定格》、《铮铮铁骨笑傲人生》、《永恒的价值》、《在逆境中成长的人是强者》、《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等文章都是学生爱读的篇章。受这个栏目的启发,校团总支在每期黑板报上开辟了“给我一片绿洲”的专栏,各班还举办了“给我一片绿洲”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谈理想,谈青春;谈价值,谈人生;谈纪律,谈责任。
  为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我校除每年新生入学前开展军训活动外,每学期都要对学生进行磨难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组织学生负重步行,长途拉练和野营,让学生啃干粮、喝冷水、经受风吹雨淋。学校在组织这些活动时都要将《大江南北》中在革命战争年代或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磨准的人物介绍推荐给学生,配合进行教育。
  2001年和2003年,《大江南北》曾先后开展中共党史知识和毛泽东思想知识竞赛活动,我校都组织师生参赛,在校内进行评选,将优秀答卷推荐到本地《大江南北》联络站,受到关工委领导同志的好评。通过竞赛,更加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党史知识的热情。
  我校不仅将《大江南北》贯穿于日常德育工作,还将她有机地渗透到政治、语文、历史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将教书育人与以史育人结合起来。例如,2003年,《大江南北》连续对《江南》杂志刊登的小说《沙家浜》展开评析。我校师生对小说《沙家浜》中歪曲抗日斗争史、丑化抗日英雄形象的行径无比愤慨。无独有偶,去年我国南方某省级电视台竟然对影片《洪湖赤卫队》中韩英、韩母的形象也肆意丑化、歪曲。我校即组织师生观看现代京剧《沙家浜》和经典影片《洪湖赤卫队》,并在政治课上组织讨论,谈观后感。此举既讴歌了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又颂扬了革命英雄人物,牢牢树立了革命英雄群体在学生中的崇高地位。又如,新版初中语文第一册中有《生命的意义》一文,节选自奥斯特洛夫斯基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大江南北》2001年第2期刊登了迟浩田《<男儿无悔〉序》和李治亭的文章《中国的“保尔”朱彦夫》。我们认为,这是配合《生命的意义》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极好教材。语文组进行了集体备课,将《<男儿无悔〉序》和《中国的“保尔”朱彦夫》及2001年第6期朱彦夫的文章《精神是第一生命》印发到同学手中。教师们在课堂上分析说,奥斯特洛夫斯基和朱彦夫除国籍不同外,其世界观和人生轨迹是何等相似。作为新时代的英雄,在他们身上表现了共同的人格特征: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献身的精神,顽强坚韧的意志。这些完美的精神情操永远是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奋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