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期●文物●

新四军保护宜兴两洞的通告

作者:施光华

最近读宜兴《善卷洞诗文选萃》,看到新四军苏浙军区政治部1945年9月24日曾发布一道通告,原文为:“查宜兴境内善卷与庚桑(即张公洞——笔者注)二洞,为名胜之著称,亦属民族文化古迹之一。我军所至,纪律严明,对该洞之名胜古迹皆须维护与尊重。该洞之创建者储南强老先生热心文化事业,从事有年,迄今未懈。因此对储南强老先生其家属财产等,亦应根据我党我民主政府之法令政策,予以产权财权之保障,特此通告。主任钟期光。”据储南强先生之女储烟水的回忆,当时“新四军苏浙军区总部过境,发给了五份保护两洞的通告,我们立即张贴在善卷洞前后洞及祝陵村茶店里。党和新四军在行军作战中都不忘爱护文化古迹,爱护人民”。
  新四军苏浙军区组建于1945年1月,司令员粟裕,政治委员谭震林(未到职),参谋长刘先胜,政治部主任钟期光,由坚持苏南的第六师第十六旅、浙东纵队和从苏中南下的第一师部队组成一、二、三纵队。4月,叶飞任副司令员,一师第二批南下的教导旅改称第四纵队。军区下辖五个军分区。到8月间,军区部队解放了浙江的上虞、长兴、安吉,江苏的高淳、句容、溧水、溧阳、金坛、南汇,安徽的广德等县城。10月份,遵照我党和国民党的“双十协定”,部队奉命撤往苏北。10月1日,新四军军部发布了《关于江南部队北撤事告全体民众书》,其中指出:“几年来,我们在你们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援下,坚持抗战,建立根据地,和你们一起过着民主自由快乐的生活。但是,为了避免内战,实现全国的和平团结,我们不得不忍痛地向你们告别了。我们暂时和你们告别,就在离你们不远的江北,那里有强大的解放区。我们将竭尽全力地支持你们。现在,你们并不孤立,你们必须坚持到底,朝着和平民主团结的大道前进。我们是一定能够胜利的。”
  储南强(1876- 1959)宜兴人,清末任宜兴、荆溪两县劝学所总董兼视学,得到各方资助,在各区陆续兴办第一所小学堂。1911年宜兴独立,任宜兴民政长。翌年调任南通知事,后赴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大前身)任教。不久,应本县请求返里,任宜兴水利局主任。民国时期,曾三次任江苏省议员。1921年谢绝委任,迁居善卷附近。他表示:“身为宜兴人,就应该为家乡尽些力做点事,把山明水秀的宜兴整治好,也可促进宜兴经济文化的发展。”1926年,他登报声明,谢绝世事,“入山隐居”。他从和尚道士手中买下善卷、张公两洞内外土地产权,在友人协助下,筹集经费,并亲自动手设计,带头施工,前后十年,耗资八万,终于把两洞初步开发整治竣工。1936年11月,两洞开放供人游览。解放后,他参加苏南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毅然宣布将两洞献给国家(以上参阅《宜兴县志》和储烟水回忆文章)。
  读了新四军这一道通告和储南强先生的简历,我受到很大启发。我军是文明之师,十分注意保护人民利益,重视保护文化古迹, 《通告》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生动教材,是重要的革命文物和旅游文化资源。储南强先生热爱家乡、热爱山水文化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提倡学习。善卷后洞现在已经有两个重要景点:一为碧鲜庵梁祝读书处、善卷寺和祝英台琴剑冢等;一为徐霞客塑像和霞客侍母游宜兴等图碑。我建议,在后洞再竖一块新四军保护两洞的通告,最好也建护碑亭,使梁祝的爱情、霞客母子的亲情和新四军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构成为一道更富教育意义的风景线,更好地发挥旅游观光、德育基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