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期●青少年绿洲●

土里刨金的落榜生

作者:胥有国

今年33岁的虞河,1991年高中毕业后,没有因高考落榜而气馁,决心扎根农村,在土里刨金。他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在自家的承包地里,腾出3亩多地种植葡萄。没有技术,他自费订阅了《江苏省农业科技报》、《果树蔬菜报》、《中国果树》等10多种报刊,并到山东、浙江等地参观,向名师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葡萄一挂果,虞河的葡萄亩收入就达6000多元,第三年达7000多元。
  1997年10月,他毅然离开家乡,只身来到张庄街道王庄村,承包了该村11组的20多亩半荒地,种植葡萄、油桃,并套种西瓜、甜瓜,实行以田养田,以短补长,当年就实现亩收入1000多元。1998年,虞河发现油桃果型、口感很好,投资小,用工少,市场潜力大,又新扩了一块13亩油桃田, 收获上市后,取得了批发价每公斤4元、零售价每公斤8~10元的好价钱。1999年他又根据有关报刊的介绍,辟出5亩田搞起了大棚葡萄栽培,将葡萄的上市季节提前了,获得亩纯收入6000多元的好效益。
  一次次的试验成功,更加坚定了虞河依靠科技大力种植葡萄、油桃致富的信心。2000年,他到新兴镇三灶村新扩了30亩葡萄,全部实行双十字V型架栽培,并引进了高妻、京亚等葡萄新品种。2001年,他到青墩镇正东村新扩了50多亩油桃。2002年初,他又到城郊东河村新扩了百余亩葡萄田,并全面实行避雨栽培,套种棉花、西瓜。如今,虞河手中已拥有200多亩葡萄、油桃田块。今年春,他又在张庄葡萄及大棚草莓生态栽培示范园内,租赁承包了16个大棚,搞起了大棚种植草莓,套种西瓜。他屈指算了算,按正常年份,今年的收入可达30多万元。
  虞河富了,他没有忘记众乡邻。几年来,他先后帮助富余劳力68人,他们人均年收入高的1万多元,少的(打短工)也有近3000元,并带出了一大批种植户。建湖县近湖镇胜利村村民刘中华从报纸上看到虞河的先进事迹后慕名前来学习。虞河总是手把手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种植经验传授给他,并从勘察田块、设计园林、进苗木、搭葡萄架、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全程指导,使其年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虞河先后被评为盐城市亭湖区优秀乡土人才、十大杰出青年和十大农业科技功臣。虞河的创业之路再一次向人们昭示:成功之路就在自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