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期●读者*作者*编者●

来信四则

作者:

《大江南北》是最好的礼物闵行区王锡荣我是在朝鲜战争中负伤的一等伤残军人。闵行区民政局优抚科免费赠送我的最好礼物,就是《大江南北》杂志。我每期读到无数先烈为解放全中国和保卫胜利成果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时,心情便久久不能平静。回想起1950年11月至12月的长津湖之战,这次战役被西方战略家评价为“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当时,我所在的二十六军准备解放台湾,突然接到命令北上,参加朝鲜第二次战役。我们当时是小米加步枪,而面对的敌手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王牌师海军陆战第一师。他们上有飞机掩护,下有坦克保驾,我们只有步枪和手榴弹,双方军事力量悬殊。当时长津湖气温晚上到零下四十度,我们为全歼海军陆战第一师,埋伏雪地里六天六夜。由于运输线被炸毁,粮食供应不上,每人每天靠两只土豆充饥。我们用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用十五天时间击溃美海军陆战第一师,取得了第二次战役伟大胜利。我就是在这次战役中负伤致残。《大江南北》杂志是一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成长在改革开放幸福年代,他们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大江南北》可以使年轻人了解党史、军史和中国革命史。我们要用《大江南北》讴歌党魂、军魂和民族魂,抵制西方社会腐朽思想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青年一代的侵蚀。我为自己能成为《大江南北》的读者而感到幸运。希望《大江南北》越办越好,成为年轻一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好教材。
  美化慈禧意欲何为
  北京江文  我从《大江南北》第五期上看到刘金同志评《夹缝时代》的文章后,一方面感到刘金同志的文章批得好,十分必要,同时对张加强写此“奇文”感到十分不能理解和愤怒。
  在腐败无能的清王朝已覆灭将近百年,新中国已建立半个多世纪,我们国家的面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张加强竟然撰出这样一篇洋洋万余言美化慈禧的奇文,岂非咄咄怪事!
  我揣想《夹》文的作者可能有两个遗憾:一是以慈禧为代表的清庭不该亡;二是中国人民不该站起来。否则,他何以在文中对慈禧的专政一一称是;对新中国的建立和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一口诛笔伐?在这里我想知道,张加强意欲何为?!编辑同志,我不是研究历史的,在这方面知之甚少,也不善著文。只是希望能有更多有说服力的批评文章,以还历史的本来面貌,以正视听。
  老同志爱读《大江南北》
  上海电力燃料公司卢超  过去对《大江南北》杂志阅读很少,自今年我们公司为老同志订阅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本杂志对了解党史、军史和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第一、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新四军转战大江南北,其中有很多情况我们是不清楚或不了解的。通过杂志介绍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这段历史。今年第二期上刊载的《范瑞娟与新四军老战士陈伯鸿伉俪情深》一文,具有教育性和可读性。第二、看了杂志后,知道了过去我的老首长在战争年代的战绩和战地生活故事,勾起了对他们的怀念和崇敬之情。如第五期刊载的《会战淞沪》一文,我从中了解到叶飞首长在淞沪会战中组织指挥和战斗过程。我曾在福州军区工作过十多年,对首长的情况知道一点,但对他过去的赫赫战功是读了《大江南北》后才知道的。第三、《大江南北》所取素材,很有思想性、可读性,它既弘扬了传统又补上了一堂政治思想教育课,无论对老同志怀念先烈、回忆战史以及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大江南北》在我校
  闵行区华漕中学  充分利用好《大江南北》,广泛宣传先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团队课、时政课、班会课、校会课时间组织初中学生进行“读《大江南北》,继承革命传统”的讲革命故事,抒爱国情怀的活动;在高中学生中开展“读《大江南北》,追寻革命先烈足迹”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共青团组织邀请党员老师一起参与“民族精神与发展”研讨会。每月,当收到《大江南北》杂志后,少先队大队部就及时组织学生选取文章,在班级“学习园地”、黑板报上宣传,《李敏——浙东的刘胡兰》、《新四军“老虎团”的小老虎——彭寿生》……一篇篇震撼人心的文章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的心灵,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先烈们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们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当今,各种思潮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如何让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坚定革命信念,与时俱进, 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学校团总支以《大江南北》杂志为精神食粮,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会。以先烈们的无私无畏、高风亮节为楷模,教育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