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期●档案与资料●

为了那段不可忘却的历史

——缪时方集齐136册《支那事变画报》

作者:沈永昌

老缪是中国农业银行上海金山支行的职员,大名缪时方。在老缪原本还是小缪的时候,他就曾因收藏毛泽东像章而在金山乃至沪上收藏界小有名气。五年前的一次偶然,他觅得一本来自日本的《支那事变画报》,其中一些照片反映的是当年日军在杭州湾登陆时的画面,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心灵。他的收藏轨迹也就此发生改变。在这之后的五年中,缪时方历尽坎坷,终于集齐了136册《支那事变画报》,这些当年侵华日军用自己的文字和镜头来炫耀武力的铁证,不啻于是对日本右翼势力长期歪曲侵华历史的最有力的回击。

(一)

2007年秋,缪时方在收藏圈的朋友处,看到一本日本旧刊物——《支那事变画报》临时增刊第九期。从出版日期看,正好是日军侵华的1937年11月,画报内有多张照片涉及日军从杭州湾登陆时的情景。画册中熟悉的地名和曾经的记忆,让缪时方心中为之一震,他毫不犹豫地以500元的价格买下这本画册。

画册到手,缪时方对这本既有文字又有图片的31页刊物细细思量。从刊名看,出版方把中国说成“支那”,把侵略说成“事变”,掩盖侵略战争的本质;从画报的近百幅照片看,都由日本新闻社的“特派员”拍摄。据说,这种画报在当时的日本及侵华前线、汪伪政权高层中传阅。为了不给日本国内的反战人士提供口实,照片出版时,经新闻审查官“验身”,但凡日军战死、惨无人道杀戮中国人等照片,皆因“不利于对外”的原因销毁,刊登的大多是日军进军的动态照片。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著名日本问题专家冯玮在谈到这本画册时曾指出,画报有助于了解战争的各个侧面,反映了日军侵略的特点。画报体现了日本人的作战思想:先把对方打垮,再争取筹码,偷袭珍珠港也好,神风特攻队也罢,都体现了这种思想。
“一定要集齐这套画册!”决心既下,缪时方的脚步就停不下来了。工余饭后,他利用淘宝网、古旧书店和QQ视频等路径,对侵华日军的有关史料一一收集。随着收藏的深入,所谓《支那事变画报》的原委渐渐从湮没的历史长河中浮现出来。
原来,早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朝日新闻社就开始出版军情画报。前两期定名为《北支事变画报》,从第三期改名为《日支事变画报》,自第四期起又改名为《支那事变画报》,画报随着战事进行而编辑发行,因此没有固定周期。这种画报先是由朝日新闻社以红色刊名印刷,属于临时增刊,共发行35期,时间跨度从1937年11月至1940年8月30日。而另一种黑色刊名的画报由大阪新闻社出版,1937年七七事变后开始出半月刊,这一套画报止于1941年12月8日,发行101期。如要集齐《支那事变画报》,两个版本相加,就应是136期。
(二)
目标明确后,缪时方就多方出击寻觅。因这种画报在日本出版,在国内收藏圈内已越来越难收,他就想到了国外旧书店,特别是在日本的旧书店内搜寻。这一招果然灵验,经过三四年的寻觅,100多期画报都归到了缪时方门下。到去年7月,缪时方经过整理,发现还缺由大阪新闻社出版的最后一期101期,内容主要是日本侵略军占领云南的图片。经过努力,他委托的一名经纪人想方设法终于淘到,圆了集齐136期日军侵华画册之梦。这136期画报共有图片近2万幅,其中涉及金山的就有近百幅,涉及上海的就更多。上海市收藏协会红色收藏专委会常务副主任葛卫东表示,“经过查看,我认为他收集的画报都是正品。”葛卫东同时指出:国内专门收藏日军侵华史料的人不多,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民间人士关注至此,日本方面也对旧书市场上此类出版物加强了监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收藏日军侵华史料带来难度。

从日本寄来的旧刊,少则六七百元一本,多则上千元,令缪时方花费最多的一本画报是2000元。在他的办公室里,缪时方为我们逐一翻开这些饱含他心血的藏品,我们顿时回到了那段血雨腥风的苦难史中。

在缪时方收集的其他日军侵华史料中,还有日本朝日新闻社出版的《支那事变写真全辑》共六册,七七事变、淞沪会战、杭州湾登陆等图文历历在目。此外,他还收藏了由日本出版社出版的《圣战纪念》等书籍。《圣战纪念》的近千幅图片记录着日军侵华史。首页的一张行军路线图,显示着日军第十军中将柳川平助率军11万从金山卫登陆上岸,经张堰、亭林、松隐、朱泾、枫泾,一路烧杀抢掠,直抵南京。这本书记录了日军侵华部队,从司令到师、旅、团、营的建制及作战路线。这些都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的铁证!
作为中国农业银行金山支行的一名普通员工,缪时方为收藏这些杂志,投入十几万元不算小数目。再过几年,缪时方就要退休了,而他最大的心愿是想建立一个日军侵华史料馆向公众免费开放。诚如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述:“我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勿忘历史。”

上一篇:长城抗战第一枪下一篇:陪母老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