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陪母老区行

作者:王苏炎

2012年11月中旬,我陪着95岁高龄的老母亲——陈瑛,去浙江长兴参观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10年前,母亲曾去参观过,这次经过整修和扩建,面貌焕然一新。纪念馆通过征集和寻觅,许多老同志和后代们慷慨捐献文物,极大地丰富了馆藏的展品,经过重新布展后,主题更加突出,内容更加完善。

1943年9月,日军向苏、皖国民党统治区进攻,国民党军队数倍于敌,竟一枪未发,不战而逃,三天之内日军占领了溧阳、郎溪、广德、宣城四座县城。我父亲王必成率16旅尾随日军跟进,打击日伪军,收复了宜长公路以北广大国土,开辟了苏浙皖边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5年1月,粟裕率部南下在长兴仰峯岕与16旅汇合后,成立了苏浙军区,粟裕任司令员,父亲任一纵队司令员。在此期间,粟裕指挥部队取得了三次天目山反顽战役的伟大胜利,直至1945年10月新四军北撤,父亲在这一带战斗、工作了两年多时间。1944年初,我母亲陈瑛由部队调广德县工作,先后担任县委秘书和二区区委书记。

在纪念馆姜馆长和程副馆长的陪同下,母亲兴致盎然地仔细观看了一幅幅图片和一件件展品。面对照片中众多当年的苏浙军区领导干部,大多数她都能叫得出名字:粟裕、钟期光、叶飞、陶勇、何克希、廖政国、刘别生、罗维道、饶惠谭、王直、钟国楚……他们都是与我父亲并肩战斗、出生入死的战友,只可惜现在仍健在的只有王直一人了。

在一幅《胜似亲娘》的油画前,面对一位年轻妇女怀抱小孩走在崎岖的山间小路上(旁边还有一幅奶妈来上海时我俩的合影),母亲感慨万千地诉说了当时的情景:1944年3月29日,父亲指挥16旅48团在广德杭村战斗中歼灭日军70余人,伪军100余人,缴获了一门日本92式大炮,这是当时日军最新式的重武器(现陈列在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内)。鬼子在丢炮的第二天,就派出1000余名日本鬼子和3000余名伪军进行报复扫荡,在杭村周围挖地三尺,又对群众竭尽威逼利诱之能事也没能找回大炮。最后只好把丢炮的日本小林中队长枪毙了。当时我母亲和另外两位同志正在广德杭村乡横岗村罗建国乡长家里开会,听说日伪军来了,赶紧和乡长夫妇等人向后山跑去,刚跑到半山腰就看见日伪军从山下走过。第一晚乡长夫妇就走散了,第二天另两位同志也不见了,只剩下我母亲一人在山上,怕暴露目标又不敢喊叫找人。直到第三天傍晚才下了山。那时我和奶妈就住在横岗村一位姓刘的老百姓家中,鬼子扫荡时,奶妈抱着我在山上整整躲了三天三夜,真可谓胆颤心惊、饥寒交迫。 幸运的是我们都有惊无险,安全下山。1942年8月,我母亲生下我才40天就回部队工作,将我寄养在兴化县农村孙美香奶妈家中。1942年年底,新四军一师二旅渡江时将我和奶妈接回随部队南下。到达江南后我也不能在部队和父母亲生活在一起,由奶妈带着先后住在溧水县和广德县农村老百姓家中。直到1945年10月新四军部队北撤,奶妈才回到自己的家。奶妈虽不是亲娘,但胜似亲娘,我永远感激她的养育之恩!
我们一间间展厅参观着,在我父亲当年居住过的房间里,母亲仔细地观看着墙上一幅幅父亲的照片和父亲睡过的床,并拍照留念。

由长兴苏浙军区纪念馆主办、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协办的《纪念王必成将军百年诞辰文物图片展》在《江南红村》新馆展出。展板分四个部分:一.在红军中成长——红军时期的王必成;二.战斗在大江南北——抗日战争时期的王必成;三.驰骋在华东战场——解放战争时期的王必成;四.致力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王必成。整个展览再现了父亲光辉的战斗历程。

我母亲在广德县工作时曾在横岗村住过,这次她专门去村里转了一下。小山村已今非昔比,过去房屋破旧,山村小路,今天到处是楼房,汽车直通村中,在通往后山的小路上,我们还远眺了日伪军扫荡时曾经躲藏的那座山。我们还专程去了在杭村战斗中牺牲的年仅23岁的教导员郑大方烈士墓前悼念。

虽然时间过去将近70年了,那些往事在母亲的记忆里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切历历在目。今天,她重访父亲和她当年战斗、工作、生活过的地方,述说当年的人和事,就是让我们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展望未来,我们要乘着党的十八大的东风,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为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