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组建新四军作了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
新四军是由国共两党中央谈判达成协议而后组建的。南方红军游击队与国民党地方当局的谈判,同新四军的组建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却为新四军的组建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
南方红军游击队在谈判前后,都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进行了大量的细致的统一思想工作。1937年7月,项英、陈毅从香港杂志《新学识》上读到毛泽东这年5月3日在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上所作报告的摘要,立即认真学习和研究,并由项英根据毛泽东报告的精神,写了题为《中国新的革命阶段与党的路线》的文章,指出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共同抗日的新阶段,现阶段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中心任务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对于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应保持独立性,也作了必要的阐述。这篇文章,对于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实行战略任务转变起了思想指导作用。8月,项英、陈毅召开赣粤边游击区干部会议,组织学习中央精神,正确认识全国形势,纠正关门主义倾向,防止麻痹松懈思想。10月以后,还由陈毅、陈丕显、刘新湖、罗绍曾等分赴其它游击区,去宣讲国共合作抗日的形势和任务。南方各红军游击队都为统一思想做了许多工作。以鄂豫皖边红军游击队为例:1937年7月13日,高敬亭见到从西安带来的中共中央文件,反复阅读,认真分析,在确信无疑后,立即在岳西县南田村召开干部会议,传达中央文件精神,讨论怎样贯彻执行。7月28日同国民党方面签订停战协议以后,高敬亭又在岳西县鹞落坪再开干部会议,阐述在民族存亡关头,举国一致抗敌御侮的必要性;同时指出,停战协议虽已签订,仍要防止国民党背信弃义。在干部统一思想以后,又派他们分头去所属部队和各县便衣队,宣传国共合作抗日救国的道理。9月,部队在黄安县七里坪集结,立即召开全体干部战士大会,由延安来的郑位三作报告,再次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联合抗日的政策。还举办连以上干部轮训班,由郑位三、方毅、彭康授课,讲解抗战形势和党的政策。显然,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红军游击队才有可能顺利地编入新四军,高举抗日的旗帜,和国民党军配合作战。南方红军游击队在谈判中和谈判后,都经历了尖锐复杂的斗争。这些斗争,包括“漳浦事件”“泉州事件”这样的挫折,有助于他们全面地正确地理解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使他们刻骨铭心地体会到:既要争取国民党合作抗日,又要在统一战线中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对国民党的腐蚀和摩擦保持警惕,敢于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新四军自成立之日起,在进行抗日作战的同时,始终不得不进行着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红军游击队在这个过渡时期积累的反顽经验,也是不可缺少的思想准备。
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南方红军游击队处于极其艰难的环境,不得不采取保存有生力量为主的方针,分散隐蔽于崇山峻岭。例如,闽北红军游击队虽然保留着闽北独立师的番号,实际上已分成六个纵队各自为战。到1937年6月,为应付国民党军变本加厉的“清剿”,他们进一步分散,以排为单位活动。又如,浙南红军游击队最后的番号为闽浙边临时省军区,但司令员粟裕和政治委员刘英已经失去联系。刘英领导的游击队散布在瑞安、平阳、泰顺、青田、丽水、永嘉等县。粟裕领导的游击队在浙西南的松阳、遂昌两县。再如,前文已经提到,湘南红军游击队后期已是相互失去联系的三支游击队。这三支游击队又分成若干小游击队各自活动。和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并达成协议以后,高度分散的红军游击队初步集结和整编。有了这个基础,后来才能按连、营、团的建制,整齐地编入新四军。
经过三年苦战,南方红军游击队保存下来的人数已经不多。在谈判达成协议以后,他们改编为抗日部队,取得了合法地位,立即广泛开展抗日宣传,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实力都有所增加。他们还利用整训机会,安置老弱伤残人员,使部队更加精干。这也为组建新四军构筑了组织基础。档案中有一些数字,很能反映这个情况。
赣粤边红军游击队下山集结时,北山、油山、信康赣(信丰、南康、赣县三县边界)三支游击队共200余人,南山、崇仙、三南(虔南、发南、定南三县边界)三支游击队共100余人。这就是说,项英、陈毅还能直接指挥的游击队仅有300余人。经过两个月的整训和扩军,编入新四军时已发展为70O余人。
闽北红军游击队下山集结时,合计不足800人,其中坚持了三年苦战的老战士仅200余人。三个月后编入新四军时,已有1500余人。
鄂豫皖边红军游击队集结以后,举办了抗日青年集训班。经过学习,青年们提高了抗日的认识,有600余人参军。
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原有两个大队。他们动员青年参军,收编当地民团,在编为新四军第八团时,已扩大为三个营十个连,共1300余人。
湘鄂赣边红军游击队在集结途中就号召青年参军,不断得到发展。其中,张藩领导的东北军分区从30余人扩大到300余人,江渭清领导的西北军分区增加200余人。他们到平江县嘉义镇集结时,已有900余人,改编为新四军第—团时,又扩大到110O0余人。
皖浙赣边红军游击队下山集结时,计皖浙赣独立团余部30余人,上浙皖独立营余部 30余人,皖赣边游击队40余人,都湖鄱(都昌、湖口、鄱阳三县边境)游击队150余人,原红军第十军团第十九师余部60余人,合计300余人。取得合法地位后,他们猛烈扩军,十天内就新增200余人,为新四军提供了500余人的一个营。
“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这八省健儿中,既有经历了三年游击战争的老战士,也有勇敢地奔赴抗日战场的爱国志士。是他们,组建了铁的新四军。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