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逢小平同志百年诞辰,又是小平同志发出“把全世界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号召20周年,宁波市举行了一个“双纪念”活动,国内外宁波帮人士到了1000多人。大家对小平同志有关宁波帮与宁波港的英明决策,小平同志对宁波这个城市的重大贡献都作了探讨和论述。
一位国家领导人的决策正确与否是要以实践来检验的。“宁波帮”这一提法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5月6日最早提出来的。当时解放大军渡过长江,三野七兵团解放了杭州,向浙东进军。毛泽东在给七兵团政委和司令员谭震林、王建安的一个电报中说:“在占领绍兴、宁波后,要注意保护宁波帮大中小资本家房屋财产。”同一时期,毛泽东在给邓小平、陈毅一个电报中也明确提到宁波帮代表人物“盛丕华、包达三”等是上海“自由资产阶级代表”,要让他们帮助工作等等。毛泽东当时对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充分认识的,所定的政策也是正确的。所以,后来盛丕华当了上海市副市长、包达三当过浙江省副省长,还有宁波帮诸多人物如篑延芳、方椒伯、秦润卿等等,他们都参与了政府、政协的工作。遗憾的是,十年“文革”期间,党的政策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几乎崩溃。粉碎“四人帮”后,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以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大力进行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在毛泽东提出“保护宁波帮”35年之后,1984年8月1日,小平同志提出了“把全世界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号召。这一口号反映了客观现实的要求,体现了决策的英明。
小平同志不仅作出了这个富有号召力的决策,而且在具体行动上,向世人证明他的口号和决策在政治上是诚信的。这里列举一些具体的事实。“四人帮”被粉碎不久,包玉刚看到他的妻兄(表哥)卢绪章复出,就要求到北京探亲。当时廖承志同志将包玉刚这一愿望向小平同志汇报请示,小平表示欢迎。当时北京还没有—个一流的宾馆,包玉刚自愿捐赠1000万元美金在北京兴建一个高级宾馆。他对此举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以他父亲的名字命名为“兆龙饭店”。当时有关部门不敢表态,怕用—个大老板的名字命名,要冒“丧失立场”这个政治风险。此事汇报到小平同志那里,小平说这是一件好事,“这个兆龙饭店名字由我来题写”。1985年初,兆龙饭店落成剪彩,小平同志还亲自出席。这一具体行动使海内外宁波帮,甚至其他企业界各方人士相信小平同志的这一口号表达了真诚的愿望,对国家的经济建设、现代化建设是有利的。
1984年初,小平同志在巡视深圳、珠海、厦门三个特区之后,就把宁波这个港口城市纳入改革开放“蓝图”之一。1985年5月,宁波被列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出。小平同志在同谷牧谈到宁波时说:“宁波的事情好办点,宁波有那么多人在外边,世界上有名的两个船王包玉刚、董浩云都是宁波人。”(董浩云先生是定海人,旧时定海属宁波)小平同志在会见包玉刚先生时就提出了“把全世界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这个口号。他对宁波帮这一群体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作用是有深刻认识的。宁波帮的鼻祖严信厚办起了第一个机器轧花厂、纺织局。叶澄衷办起了第一个进口五金连锁店。虞洽卿在上海先办起了宁绍轮船公司,继又独资办起了三北轮埠公司(都是民营企业)。虞洽卿、盛丕华、包达三等许多宁波帮人士办起了第一个物品交易所(证券业),第一个私营的银行(四明银行),第一个保险公司等等。宁波帮代表人物把利润不断投入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资本展开激烈的竞争。20世纪中叶,宁波帮一批代表人物又一次向港、澳和海外发展,包玉刚、董浩云不断采用新的经营格局,改变了虞洽卿时代几千吨、散装和近海作业的小格局,而代之以大吨位(十万、二十万吨)、集装箱、远洋洲际运输,包括仓储、码头在一起的航运格局。宁波帮与时俱进采用的先进生产方式,他们的爱国爱乡,这都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的。这就是要“把全世界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这个号召的重要依据。
小平同志在提出“把全世界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这一口号时,高瞻远瞩把人和地一起作了考虑,在设计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总蓝图时统一考虑了宁波帮和宁波港。他从历史和现实审视了宁波港和宁波帮的关系和作用。宁波历来是一个港口城市,交通外洋,所以才产生了一批宁波商帮群体。1916年孙中山先生在视察宁波公开演讲时,就首先说到“甬商”(即宁波商帮)“其能力与影响之大固可首屈一指也”。他又谈到“甬江有此良港,若能悉心研究,力加扩大,则母地实业既日臻发达,而甬人之营业于外者,自无不随母地而益形发展”。中山先生当时所说甬江有此良港当指宁波市区江北岸外滩码头,五口通商后被辟为外人居留地(即租界)。可是解放前是不可能对港口有所建设的,到1949年解放时年吞吐量仅4万吨而已。从上一世纪80年代起,宁波港开始建设,但当时仅为宝钢配套运铁矿砂。小平同志在1985年1月23日对国务院主要领导议到宁波时说:“发展金三角(指长江三角洲),如果把上海、宁波连起来,就可以解决上海的许多问题。”据薛驹同志回忆,1988年1月29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小平同志来杭州视察,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薛驹和省长沈祖伦,向小平同志汇报工作。小平同志非常关心宁波的对外开放问题,再次提到宁波有两大优势:一是宁波帮,二是宁波港。小平同志还问到包玉刚在北仑办钢厂的事情。当薛驹同志说到包先生主张利用英国、德国几家外国公司的投资来办钢厂时,小平同志明确地说:可以利用外资来办厂。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小平同志还一再举例: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都是利用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发展起来的。我们也要走这条路,要对外开放。人家来投资,只要是好的,能带动我们工业发展的,我们应该让他们得利多些,才有竞争力。根据小平同志的思路,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宁波市改革开放一是动员宁波帮,一是建设宁波港。20年来,宁波港从江北岸外滩的内河港转移成为河口港(镇海港区)到沿海湾港口(北仑深水港),现有万吨级以上泊位36个,集装箱远洋干线42条,辐射全球五大洲。2004年上半年,货物吞吐量已达1.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80.1万标箱,居全国港口第二位,世界港口第五位,发展势头很好。依托港口优势,宁波已形成石化、电力、造纸等临港工业体系,初步建成华东地区重要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基地。
小平同志自1984年发出“把全世界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号召20年来,据有关部门统计估算,这一号召发表一周年时,就从47个国家和地区来了2400多位宁波帮人士和客商,参观访问、洽谈业务,签订上百件协议,总投资额2亿元人民币。这些项目绝大部分是由宁波帮牵线搭桥的。截至1998年,全市累计兴办三资企业40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29.47亿美元,比1985年增加100多倍,其中70%以上项目是宁波帮引进或宁波帮自己投资的。宁波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90%以上。2004年上半年,宁波市已完成生产总值972.3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76亿元,宁波港和宁波市经济发展势头很好。海内外宁波帮20年来爱国爱乡捐资家乡公益事业,已达12亿元人民币,助建项目2200个左右,其中70%是教育事业,20%是卫生事业,其余是文化、福利等事业;向全国各地捐赠的则达50亿元人民币。
实践证明,小平同志对宁波帮和宁波港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因此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本文作者为宁波市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