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原二十三军文工团团长石林
1946年1O月,新四军二师文工团的一部分团员与一师文工团合并,成立华东野战军四纵文工团(即以后的二十三军文工团)。其时,上级任命原陶勇的秘书石林同志来团任团长。那时,我是文工团的音乐组组长。从此,我便在石林团长的直接领导下,从事部队革命文艺工作。
石林同志是江苏泰州人,生于1920年,在日本侵略军践踏华夏大地时,他毅然放弃去重庆上大学的机会投笔从戎,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石林同志来团任团长后,经常结合部队文艺工作的实际,组织我们大家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使我们明白了文艺应为什么人服务。石林同志还经常给我们讲解音乐理论和关于词曲的创作方法。在他的帮助指导下,我们这些文艺兵明确了文艺工作的方向,并逐步成长为部队文艺骨干。
在战争年代,我们战地文工团要配合部队进行形势教育和阶级教育。在三查三整、诉苦与立功运动中,我团先后排练了《白毛女》、《血泪仇》、《赤叶河》解放区三大名剧。这三部大戏的音乐分量很重,石林与副团长刘德培一起创作和修改了部分词曲,使演奏和演唱达到了更好的效果。为了演好这三部大戏,石林团长不仅给我们大家讲解剧情,分析词曲的内容,还经常坐下来和我们一起为演唱作伴奏,并与我们一起切磋小提琴与二胡的演奏技巧。由于乐曲有一定的难度,石林团长总是一弓又一弓,一个音阶又一个音阶地认真练习,甚至连吃饭都忘了,直到熟练他才歇手。
石林团长有很高的音乐修养,他长期担任我们文工团的合唱指挥。我们文工团演唱过的不少歌曲如《决战之歌》、《国民党一团糟》、《军队和老百姓》等都是由他指挥的。我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在淮海战役期间,在石团长指挥下,我们站在泥土台上情绪激昂地演唱由部队著名作曲家沈亚威等同志创作的《准海战役组歌》的情景。当领诵的演员朗诵到“解放军的铁拳沉重地落在蒋匪头上,我们的部队乘胜追击,到处在喊着追啊,追啊!”时,我们唱起了《乘胜追击》。紧接着“我强大的阻击部队打垮了敌人四个兵团的增援,英勇地围歼黄百韬兵团,于是准海前线向全中国发出了第一号捷报”的朗诵词,我们满怀豪情地唱起了《捷报,捷报,歼灭了黄百韬》。充满激情的朗诵词“威震中外的淮海大捷把蒋匪帮精锐主力全部歼灭,历时65天,歼敌60万,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话音刚落,我们立即就唱起了《欢呼胜利》之歌。石团长每次指挥我们演唱《淮海战役组歌》,都是热情奔放。他的指挥动作准确流畅,富有艺术魅力,使我们的演唱更富有战斗力。洋溢着革命激情的歌声鼓舞着战士们勇往直前冲锋陷阵,同时也鼓舞着我们这些文工团员以歌声为武器永往直前去夺取全国的胜利。
淮海战役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我们二十三军和兄弟部队一起,切断沪宁铁路,全歼溧阳、郎溪、广德地区之敌,粉碎了敌人妄图逃往杭州的企图。我们文工团在石林团长组织下,一部分团员跟随战斗部队日夜兼程,一部分担任押送俘虏的工作。部队很快就攻占了杭州,5月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了杭州广播电台。为了让解放后的浙江乃至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能通过电波及时听到来自解放区的歌声,新成立的浙江人民广播电台特邀我们—组革命歌曲大合唱的直播。播音室是新建的,非常简陋,但我们知道这是通过无线电波直接播音,千万马虎不得。在战争环境里,我们演出的大合唱都是在乡村临时搭起的土台上。现在我们跨过长江,进入了杭州这个人间天堂,我们文工团能来到电台演唱,怎不让人感慨万千?在石林团长的带领下,我们整队来到广播电台。直播就要开始了,我们按照男女声部排好队后,石林团长神情庄重地登上了指挥台。他用鼓励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团员们,示意大家做好准备,并特意留下几秒钟让我们定定神。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曲目,第一首歌是《东方红》。石团长轻轻地定了下音,紧接着“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雄壮响亮的歌声在石团长的指挥下,冲出了我们每个人的胸膛,通过电波直击长空,犹如春雷在空中炸响。紧接着是《你是灯塔》、《解放区的天》、《打得好》……满怀着胜利的豪情,我们唱了一首又一首,越唱越有劲,越唱越想唱。进杭州城第一次电台播音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石林团长多才多艺,创作颇丰。在上世纪末与本世纪初相继出版了诗集《履痕集》与《石林书法集》。石林团长对音乐艺术很有造诣,早在1943年,他在如皋中学就创作了《歌颂中国共产党》这首流传于江浙一带的歌曲。为配合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他自己配词并谱曲创作了《江南竹》这首当时唱遍苏北苏中解放区的歌曲。我至今依然记得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江南竹,长又长,可恨日寇野心狼,打起竹篱笆,抽丁抢粮来清乡,百姓苦难当。好男儿,加入民兵队,拿起刀和枪,打破封锁线,拔掉篱笆障,大家合力反清乡……”他为当时如皋中学校长吴天石作词的《范公堤》与《五更天》等词谱曲,还为吴强同志作词的《反清乡胜利之歌》谱过曲。这些作品都受到青年学生的好评。此后他又创作了《江南进行曲》、《天目山谣》、《歌唱我们的领袖》、《年轻的歌手》等一批歌曲。抗战胜利后,他随军北撤调至华中军区文工团。解放战争开始后,他两度担任二十三军(四纵)文工团长达五年之久,在领导文工团工作的同时,他创作了《铁骑队》、《新时代路标》、《前进,常胜将军》、《海上歌唱》、《慰问负伤战士》、《战地护士之歌》、《保卫乡土》等一大批充满革命激情的歌曲。1947年,他还为由赖少其作词的《人民解放军之歌》写下了四部混声合唱,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一切,与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是分不开的。在他随身携带的本子上,工工整整地抄写了民间音乐家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光明行》、《良宵》《病中吟》等曲谱。抗美援朝时期,他担任军文艺处长,创作了歌曲《春风解冻冰河响》,在朝鲜战场广为流传。石林团长从二十三军七十三师政治部副主任岗位转业后,担任了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长期主持江苏音乐界领导工作,成绩卓著。他参与领导了省曲艺团的评弹音乐改革,为毛主席诗词谱写了一组以苏州弹词音乐为素材的歌曲如《卜算子·咏梅》、《七律·到韶山》、《七律·答友人》、《忆秦娥·娄山关》等,受到广泛的好评。
改革开放后,石林团结全省音乐工作者,开创了音乐事业的新局面。他特别重视培养音乐人才,还不顾自己年老多病,主持领导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的整理编辑工作。
石林团长为人正派,工作认真,作风严谨。他襟怀坦白,淡泊名利。在我们文工团,石林团长的资格最老,级别最高,但他始终谦虚谨慎诚恳待人,从不在我们面前摆架子。对原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等领导他都很熟悉,但他从不登门向他们诉说自己的冤屈与坎坷。有一次,石团长在上海马路上被陶勇司令偶然碰见,陶司令下车拉着他的手责怪他为什么不上他家找他,并连推带拖地把石林带回了家。在这样的情况下,石林仍然没有片言只语请求照顾,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2001年11月9日,石林同志病逝于南京。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个忠诚于党的音乐事业并卓有建树的艺术家走完了他光荣而又坎坷的一生,怎不令人深切地思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