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特殊的支委会
五连在草地上走了9天,全连138人,此时只剩下了60多人。当吃光了最后一粒粮食时,饥饿把他们带到了死亡的边缘,掉队的人越来越多。
这时团部通信员跑来,通知他们说,还有两天时间就要走出草地了。大家听了顿时来了精神。指导员汪伟东对大家说:“同志们,加油走啊,我们一定要坚持两天,一定要走出大草地,胜利就在眼前了!”
最后的两天,有的人用草根充饥,有的人吃野菜,有的人吃皮带,他们坚持着,咬着牙向前走。两天后,他们将大草地抛在了身后,来到了一个叫扎东镇的地方。他们跑遍了镇里的几间破房子,却没见着一个人影。没有人不要紧,只要有吃的就行!连长张宇东要大家仔细地找找每一个角落,只要是能吃的统统找来。可是,他们的眼睛都睁得发酸了,也没找到一粒粮食。希望成了泡影,大家顿时没了精神,一个个无力地倒在地上,叹息着。许多同志饿得皮包着骨,只剩下一个骨头架子。有的饿得发昏只剩下一口气。
指导员汪伟东带着通信员牛银水,又围着那几间房子转圈子,希望能有奇迹出现。走着走着,牛银水在一栋房子后面被绊了个大跟头。爬起来一看,原来是一堆刚刚掘出的新土。他下意识地踢了几脚,却发现土很松,他的心剧烈地跳了起来,有希望!他立即俯下身,用手刨着土,不一会被他刨了个大坑,坑下有一块木板,他掀开木板,两大缸青稞露了出来。
牛银水两眼发光,大声地叫了起来:“我们连有救了,我们连有救了!”
汪伟东闻声跑过来说:“你先不要动,这是藏民的粮食,我们要遵守群众纪律!”
连长闻讯来了,几个排长和班长也来了,大家围着青稞议论着。有的说,救命要紧,我们是为老百姓扛枪打仗,老百姓会理解我们的。
有的人还小声叽咕说,现在青稞的主人不在,找也找不到他,到这里来的有国民党军队,也有其他红军部队,我们吃了,有谁知道呢?
声音虽小,还是让指导员汪伟东听见了,他严肃地说:“大家别忘了,我们五连可是遵纪模范连啊!你们忘了我们连是如何获得这个称号的吗?”
提起此事,他们想起了长征到达贵州时,五连在苗民王大爷的家门口休息,门口有七八棵果树,树上果实累累,刚打了胜仗的战士们又累又渴,看着满树的果子,却没有一个人摘。汪伟东特意写了一张字条贴在大树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路过的红军要爱护群众的果树。
这时,王大爷从田里回来了,见来了这么多部队,以为他的果子要遭殃了,可是,当看见树上累累果子和树干上的这张字条后,他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当地苗民为称赞红军铁的纪律,把王大爷家的果树称之为“红军树”。
还有一次,五连行军到了苗民一块西瓜地旁休息。苗民陈正湘正在收西瓜,见来了部队,生怕部队抢西瓜,主动请他们吃西瓜。五连的同志放下枪,顾不上休息,帮助他收西瓜,却没有一个吃一口。陈正湘感动不已。五连遵纪事迹被上级政治部多次宣传,并授予他们“遵纪模范连”称号。
这些青稞该不该吃?汪伟东连长与张宇东商量后,决定开个支委扩大会,吸收全连的排长、班长参加。
支委会在那两缸青稞旁召开了。大家听说有青稞吃,别提有多高兴。可是,当指导员重申纪律后,大家沉默了。二排长徐九斤说:“前面的部队也一定缺粮,但他们没动这些粮食。既然别的部队没动,他们能坚持,我们也能坚持。红军就是要有骨气,饿死也不能动老百姓的粮食。”
三排长张永太说:“我同意徐排长的意见。不过,我们连已经饿死那么多人,还有十几个人正饿得奄奄一息,如果能吃点粮,马上就会有力气了。我建议大家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要遵守纪律,又能让大家吃点东西,补充一些力气。”
“是啊,我们总不能眼巴巴地看着战友饿死!”汪伟东边想边说,“有什么好办法呢?”
炊事班长许乃金提议说:“八项注意中的第2条是买卖公平,我们何不留下钱,买下这些青稞,既不破坏纪律,又救了命。”
“对,这个办法行!”很多人赞成。支委会通过了以银元买粮的决定。
大家很快挖出了青稞,称了一下,有400多斤,一下子解决了缺粮的困难。许乃金拿出50块银元,汪伟东叫文书梅占成写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对不起老板,我们挖了你家的青裸,将400多斤青稞折合成50块银元留给你,请收下。
落款是:中国工农红军五连。
为救一个伤员而牺牲的四个无名烈士
红四方面军攻打剑门关时,邓仕俊在师部当书记员,他的腿部负伤,无法行军,就由师部警卫连的同志们抬着他。7月中旬,长征开始了,这时邓仕俊又得了伤寒,高烧不止。警卫连又有新的任务,师长杨朝礼便从其他部队抽调了4个战士来抬当时昏迷不醒的他。不久,邓什俊醒来得知自己已脱离了大部队,看着4个抬着自己的陌生战士,他问他们是哪个部队的,姓什么,叫什么?那4个战士笑着说:“你就好好地躺着,不要多问了。”
他们在草地上走了两天后,其中的一个战士因为饥饿倒下再也没有起来。邓仕俊问其他3个战士牺牲的那个战士的姓名,是哪个部队的?他们的回答只有3个字;“不知道!”过后,邓仕俊就由这3个战士轮流抬着,在茫茫的草地上艰难地前进。
又是两天过去了,他们来到了一个叫马塘山的地方。爬到半山腰时,大家都十分疲惫,便停下来休息一下。可是,刚一坐下,一个战士忽然两眼一翻,口吐白沫。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对邓仕俊说:“对不起了,邓同志,我不行了,不能送你了……”话没说完,便牺牲了。
邓仕俊望着死去的战友,流着泪说:“我的好战友,应该是我说对不起,你是因为我而累死的。”
剩下的两个战士掩埋了战友,对邓仕俊说:“都是为了革命,你心里别难过,我俩一定能把你抬出草地!”
邓仕俊问他们,这个刚刚死去的战友的姓名,是哪个单位的?他俩摇摇头。然后,他俩抬起了邓仕俊继续上路。他们爬的山很陡,雾很大,看不清前方的路。不一会儿,邓仕俊听到他俩急促的呼吸,担架不停地晃动,意识到他俩已坚持不住了,便叫他们停下休息。他俩停下了,将担架放在一棵树下。这时,邓仕俊的伤腿疼痛难忍,打开绷带一看,左腿溃烂一大片,要是有点药,或者哪怕有一点开水洗洗也好。其中的一个战士从他的眼神里猜到了他的心思,双手支撑着吃力地站了起来,对他说:“我去找点柴,烧点水洗洗吧。”
这个战士在附近好不容易拾到一些干柴,点火烧水。邓仕俊看到他在每一次添柴时那痛苦的表情,实在不忍心,劝他不要忙了,可是,这个战士强打着笑容继续为他烧水。水快开了,突然,这个战士一头栽倒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了。邓仕俊不由惊叫起来。这时,不知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撑起身子爬了过去,摸摸那战士的鼻子,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个战友牺牲了。他望了望身旁仅剩下的一个战士,眼泪再一次流下来。他俩弄了些石头和树枝,给这位战友建了个“坟墓”。他还是不知道这个战友的姓名。他对剩下的这个战友说:“同志,我的好战友,请你把你的姓名告诉我吧!他们3个人为了我牺牲了,我连他们的姓名都不知道。我会遗憾一辈子的。”
这个战士愣了一下,知道他的意思,便笑着说:“我是四川巴中人,你叫我同志就行了。”说罢他拍拍自己的胸脯,强打起精神说,“你放心吧,我可结实啦,我能顶一阵的。”
这话当然是安慰邓仕俊的。邓仕俊看看眼前这位战友瘦得皮包骨,两眼深陷,嘴唇干燥得挂着血丝,年纪轻轻的简直就像个老头子。邓仕俊不想再拖累他了,对他说:“我的好战友,趁你还有一点力气,你先走吧!”
“你叫我走?丢下伤员一个人走?那算什么红军!”他坚定地摇摇头,“同志,你放心,我会把你带出草地的”。
这时,山下传来枪声,邓仕俊吃了一惊,抵抗是没有能力的,他们手无寸铁,再说,自己还有伤。邓仕俊想到这里,对巴中的战友说:“怎么办?”
这个战士想了想,指指身边的一个大树洞,对邓仕俊说:“我们就在这里过夜吧。”说完,,他将邓仕俊抱进大树洞里,然后找了一些石头和树枝,将洞口堵严,两个人就躲在洞内。半夜,寒风刺骨,肚子饿得咕咕叫,他俩相互依偎着,坚持着。
第二天早晨,巴中的战士背起了邓仕俊往山下走去。山陡路窄,这个战士背着他东倒西歪,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这时,邓仕俊的心里十分内疚和难过。
下了山,邓仕俊说:“半个多月过去了,我的伤病也快好了,可是,你却越来越瘦,这样下去,恐怕我们谁也走不出草地。我想,你先快点去找部队,然后派人来接我。这样,我们也许都能活下来。”
巴中的战士想了想,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便走了。
只剩下邓仕俊一个人了,他忍着疼痛和饥饿,艰难地向前爬,每前进一步,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走了大半天,他在一块石头边发现一具尸体,仔细一看,原来是那个巴中的战士。邓仕俊心如刀绞般难受,他想到死。可是,他认为自己没有这个权利,他的生命是几个同志的宝贵生命换来的。他鼓励着自己:我要坚持,坚持就会有希望,活着才能报答死去的同志。
一天黄昏,邓仕俊小心地摸到一个村子附近,伤口疼痛难忍,躺在地上,这时有一个老乡走来,把邓仕俊背回家。在这位老乡和当地群众的帮助下,邓仕俊的伤口渐渐地好了。一天,他忽然听说丹巴有红军,就兴奋地辞别老乡们,赶到丹巴,终于找到了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