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期●论坛●

树立节约资源的消费观

作者:张天明

有报道称,上海小排量轿车销量呈现稳步上升之势,如奇瑞、吉利汽车等小排量轿车去年年底在上海地区的销量比前年同期上升了40~50%。小排量轿车销量上升,一方面是由于政策调整、小排量轿车质量不断提高等客观因素促进,另一方面说明人们的汽车消费观念在改变。过去,上海人爱面子,讲排场,表现在汽车消费上,往往追求豪华和大型;上海人爱算计,拍一张车牌要三四万,买低档车不划算,所以像奇瑞QQ这样经济而实用的小排量轿车过去难见上海街头。不从自身实际出发、盲目拔高的消费观造成的后果是巨大的资源浪费。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悄然改变,我们应该积极欢迎这种改变。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与“资源弱国”,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为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耕地只有1.41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面积为1.9亩,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18%、7.3%。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使资源约束瓶颈日益凸现。矿难频发就是一个明显的表征,在我们对遇难者表示同情、对非法矿主表示斥责的同时,资源不足的警钟正一次又一次地以血的代价为我们敲响!
  资源矛盾是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的重大挑战,如果不能直面挑战,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必定要影响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如何处理好资源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国家建设最需要的方面去,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中央站在全局高度,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指明了方向。为此,要求建立面向未来的新型经济模式,不走西方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以资源极大消耗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开创依靠科技进步、具有东方文明特色的新路,保证可持续发展。
  尚俭、节用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说过,“礼与其奢,宁俭”,“节用而爱人”。但是,现在只要我们稍加注意,生活中浪费资源的现象比比可见,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大白天灯火通明,习惯了空调大开四季如春,习惯了公共场所水哗哗地白流,习惯了不顾胃口多点菜肴,习惯了生活中充斥着一次性物品。如果不从根本上树立节约资源的消费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无从谈起。为此,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树立节约资源的消费观。
  一是要求从小事做起。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数字放到我国乘上基数,就会是一个惊人的大数字。如果把国内现有的1.3亿台冰箱全部换成节能冰箱,每年节电431.32亿千瓦,相当于三峡水电站发电量的一半。事实上,生活中杜绝浪费之事乃举手之劳,可以节约之处俯拾皆是。比如淋浴擦肥皂时关掉水龙头,洗一次澡可以节约60升水。随手关掉多余的灯,随手拧紧哗哗流的水龙头,随身携带手绢之类,并不是多难的事,却价值无限,贵在留心,贵在坚持。积羽沉舟,集腋成裘,如果13亿人都真正地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它所汇集的力量将不仅是我们国家走向未来的支撑,也是中华民族对于地球和人类的贡献。
  二是要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氛围。有的人以为,有钱就可以随意占用资源、浪费资源,以显示自己的身价。宝贵的资源应为全体人民所使用,一部分人对资源的肆意挥霍,势必损害到另一部分人的权益,并且是对子孙后代的掠夺。对这种狭隘的心态和行径,全社会必须加以谴责并形成制裁机制。事实上,即使在比我们富裕得多的西方社会,节约资源的消费观正在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很多社会名流都选择开节能车,节约资源变成了时尚。节约资源的消费行为不是抠门,而是体现出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是爱祖国、爱民族的具体表现,应该受到社会的肯定和尊重。
  三是提倡科学合理的适度消费观。强调消费要节约资源不是简单地讲节俭,更不是讲不要消费,而是要提倡科学合理的适度消费观,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并以此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和持续发展。适度消费观是一种既不主张对物质财富一味节约吝惜,又不赞成对物质财富毫无节制的消耗滥用的消费观;是一种使消费者既不为清贫所迫,又不为物质所累的消费观。这种消费观认为,消费者在消费时不仅要考虑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且要考虑他人利益乃至社会的利益;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利益而且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适度消费观把消费与社会生产、自然生态紧密地联系起来,力求使这三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达到有机的统一。适度消费观体现了人类的理性精神和道德自律,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一种理想的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