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期●青少年绿洲●

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入耳、入脑、入心

作者:上海市大同中学 王重尧

最近,我校历史教研组全体教师对胡锦涛总书记的有关社会主义荣辱观论述讲话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障,是实施新农村建设、自主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这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树立了新标杆,对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我们要积极主动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中凸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应该贯穿四条主线:民族的辉煌;民族的气节;民族的沉沦;民族的振兴。“民族的辉煌”,以大量显现中华民族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和勇于探索精神激发起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的气节”,则是以学生所熟知的众多爱国人士可歌可泣的事例来引导学生树立豪迈的民族气概。“民族的沉沦”,以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痛苦历史使学生立下振兴民族的雄心壮志。“民族的振兴”,更是要学生明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正确的历史选择”。历史教研组将充分运用网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切切实实地落实到我们历史教学过程中去。
  相信只要我们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就一定能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热爱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