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春暖花开,百鸟齐鸣,我们一行人趁此美好的季节去婺源一游。时光过去了一年多,但它给我的印象依然很深,至今挥之不去。
迷人的田园风光
踏上婺源的土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溪水,静静的湖泊,茂密的森林,参天的大树,山花点缀的丘陵。田间,黄灿灿的油菜花,紫色的蚕豆花,随风吹来一阵阵芳香,百鸟在自由自在地吟唱,蜜蜂在花丛中嗡嗡飞舞,村姑们欢乐地在溪水中洗衣裳,孩子们大呼小叫在小河里戏水……此景此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成为画家们和摄影家们的“猎物”。有人情不自禁地说,“风景这边独好”。有人联想到了《桃花源记》中的好风光,激动地说:“不到婺源就不算到中国最美好的乡村。”
最美好的乡村
婺源地处安徽、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历史上归安徽管辖,是著名的六个徽商县之一,1952年划归江西。这里虽然没有赫赫有名的名山大川,没有名闻遐迩的风景名胜,但却有大批古色古香的美好乡村。2004年,婺源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和30多家网络媒体评为“中国最美好的古镇古村”。
这里村落、民居属徽派建筑,它的主要特点是历史悠久的黑瓦白墙,三雕(木、石、砖)精美,依山傍水。村前有溪流,既是生活用水,又可行舟运输。村后有山丘可挡风保暖。我们看了几户民居家家有三宝(木雕、石雕、砖雕),而且有很高的造诣,成为散落在民间的艺术瑰宝。思溪村建于宋代庆元五年,俞氏房屋宽大,木雕形式多样,客厅隔扇门上刻了96个不同字样的“寿”字,连同屋内其他的四寿,组成精美的百寿图。人们为这些精美的木雕赞叹不已,反复观看,久久不愿离去。大村是这样,小村也是如此。晓起村是个小小的村庄,早在唐代乾符年间就建村。当年村内有应考者闻鸡报晓即起身苦读,故村名叫晓起。这个村子树林茂密,郁郁葱葱,有棵大香樟树由六个大男人用双手臂也合抱不过来。还有许多名贵的树木,如红豆杉就是我们国家一级保护的珍贵名树。人们都为见到这些古树名木而欣喜。
活跃的乡村文化
婺源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人们酷爱读书,素有“书乡”的美誉。这里是朱程理学创始人朱熹和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的故乡。自宋至清,全县考取进士553人,文人学者著书3100多种。明清时代七品以上的官吏有400多名。仅李坑村就有18名进士,还有一名武状元。
婺源十分重视当地文化的保护、挖掘、继承、发扬。县里成立了文化研究会、徽剧团,编排演出受农民欢迎的剧目。当年在南昌举办的国际文化艺术周上,该县的傩舞曾夺得两项金奖。全县曾评出12个全国民俗文化村,10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其中李坑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村。
近几年来,该县旅游业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大批游客不远千里纷至沓来。游客从2000年的12万人上升到2004年的189万人。2004年1-9月全县共接待游客176万人。旅游业带动了文化和商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