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奇袭会宁

作者:黄荣波

1936年10月,经过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我军胜利攻克甘肃会宁城,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笔者再次造访了当年攻下会宁城的红十五军团直属骑兵团政委夏云飞同志,听他回忆这次战斗的经过——
  1936年5月,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组成西方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5月19日,全军出师西征,开辟甘(肃)、宁(夏)新区根据地。这支西征部队的战略任务是打破蒋介石对陕甘宁苏区根据地军队的围攻,巩固和发展新的苏区根据地,促进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一步争取团结东北军及西北地区的一切抗日民族力量,迎接二、四方面军北上与一方面军会师。
  当时,红十五军团直属骑兵团驻扎在宁夏同心城附近,团长为韦杰。骑兵团500人,装备是各次战斗中缴获的,有军马500匹,排以上干部配备驳壳枪,战士一律配备捷克步枪及马刀,每连还配备捷克机枪3挺,装备比较精良。9月30日,中央军委指示十五军团派部队打下会宁县城,迎接二、四方面军会师。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决定由善于远程奔袭的骑兵团去完成这一任务。
  他们对团长韦杰和政委夏云飞说:“会宁城所处地理位置很重要。敌军必然堵截二、四方面军北上与一方面军会师,因此,要求你们于10月2日晨以急行军奔袭战术,抢在敌人前头占领会宁县城。今夜要到达海原西北千盐池附近村庄隐蔽,明日夜间实施奔袭会宁县城的任务。”韦杰、夏云飞同志接受任务后,召集连以上干部开会,传达了军团首长指示,部队立即集中待命。当天深夜11时半,全团人马急速向隐蔽地点疾驰,经4个多小时的急行军,行程一百余华里,在10月1日凌晨4时前按时到达预定地点疏散隐蔽。6时许,又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进一步分析敌情,制定出攻打会宁县城的作战方案。
  当天下午5时,韦杰、夏云飞同志作了战前动员,全团上下,士气高昂。次日凌晨3时许,部队按原计划行进到距会宁县城北十余里的一个村庄休息,封锁好去城里道路,并从群众中了解到城内驻有敌甘肃省保安团一个营和县政府的保安中队共四百来人,没有国民党正规军。城门每天早上5时左右开.白天一直开着,老百姓可以随便进出。
  清晨5时半,部队进到离县城约3华里处,会宁城的轮廓已能看到,其西门和北门外是一片较开阔的地形,东门和南门外是山地,用望远镜能看到城墙高约七米,上有哨兵游动。我军渐渐靠近城墙,敌哨兵还没有搞清我们是什么队伍。这时城门已经打开,我们抓住时机,发起攻击。战士们跃马扬刀,闪电般向城门冲去。
  一、二连战士冲到北门,看到约有一个班的敌人向城门洞这边急跑,看样子是来关城门的。一连前卫排机枪手迅即端起机枪扫射,敌人有的应声倒下,有的连滚带爬地往回跑。战士们催马继续向城内冲杀。二连的一个排迅速控制了城门制高点,组织火力,掩护部队向城内进攻。四连和团部随即迅速地冲进城内。惊惶失措的敌人顿时乱作一团,被打得连滚带爬地各自逃命。经过十多分钟的激战,敌保安团一个营和县保安中队全部溃散。我各连队对溃散之敌逐巷地搜索。一个多小时的战斗,全歼守敌,胜利地占领了会宁县城。经清查,共毙敌十余人俘虏三百余人,我仅有几人受伤,无一人牺牲。此时,指战员们心情格外激动,迅速架起电台向军团首长报告了攻克会宁县城及歼敌战况。
  第二天一早韦杰、夏云飞又命令一、二、三连各派出一个排向东南、西南、正西方向去执行侦察和联络二、四方面军的任务。约10时许,在西南方向30余里处迎接到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与此同时,在正南30余里处,发现有敌人向会宁方向移动,我骑兵团一个连立即做好阻敌准备。这时我军团后续部队已跟进会宁,部队进到城南十余里处,占据有利地形,构筑工事。敌人发现我主力红军已占领会宁县城,即停止前进。
  徐向前、朱德等首长先后到达会宁。一方面军一师师长陈赓赶来代表一方面军和所属部队迎接二、四方面军。10月10日,在会宁城孔庙举行会师大会。会上,朱总司令宣读党中央、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央军委给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的贺电。
  解放后,会宁城建立了会师塔,城郊还建了遵义会议纪念馆。夏云飞同志曾先后五次应邀去兰州、延边会宁参加会师纪念和研讨活动。
  夏云飞同志是战功赫赫的红军战将,安徽金寨人,1929年入伍,前在八路军后在新四军任职。1947年10月,任豫皖苏第六军分区副司令员。南下后任温州军分区首任司令员,指挥解放洞头岛等战斗。1952年,夏云飞同志调海军航校学习。后任海军航空兵一师师长,驻上海,指挥了空军轰炸机参加解放一江山岛陆海空联合作战。后又调海军航空兵部任副参谋长、顾问。1984年,夏云飞同志离休副兵团职级,现住北京,93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