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春天,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要到浙江舟山检查海防工作,他指示:工作组要精干,只要几个人就够了。海防部队很辛苦,把前线歌剧团带上,给部队看一点戏。按许司令要求,随行的有作战部副部长王守志,工程兵副主任柴书林,后勤部一位副部长,作战参谋郭进,还有我,我当时在政治部青年部青年教育科任科长。
经过一路车船颠簸,我们一行到达舟山。许司令听了当地的工作汇报后,由要寒区黄朝天司令陪同去普陀岛视察。当我们乘的衡阳舰一靠码头,一长列吉普车就停在公路上接我们。黄司令说:首长到下寺招待所(即普济寺旁小镇)休息吧。许司令用手一指说,去上寺(即佛顶山);歌剧团留下住下寺,晚上给军民演出。20分钟后,吉普车到了佛顶山下。许司令下车后一语未发,径直快步向山顶走去。走了不到300米,黄朝天司令已气喘吁吁,落下了30余米。许司令回头大叫“黄朝天,快朝天(走的意思)。”要塞区和守备区的领导及有关人员,对首长下车即上山,毫无思想准备,参谋连地图都未带,零零散散的走得上气不接下气。在普陀三天视察工作结束时,许司令说:“战士很好,战备观念很强,训练空隙还装沙生产,伙食也改善得不错,我已找了几十名战士座谈。只是你们首长和司令部太少战备观念。你们有没有准备打仗?路也走不动,敌人抢上了山头,那时你们怎么办?你们司令政委要好好地抓抓你们自己和机关!”
接着,许可令又乘衡阳舰到岱山。舰到码头时,岱山守备区领导来迎接。守备区李政委说:“请首长到守备区招待所,我们先向首长汇报工作。”许司令说:“我到海岛前线来干什么?我要听汇报,把你们召到南京来就可以了。我来这里,就是要看看你们海防战备工作做得如何。现在立即上山!”许司令在部参谋手里接过岱山海防战备图,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爬,一条巷道一条巷道地查看,一口气走了六七个小山头。守备区司令部一个大尉参谋因体力不支,突然昏倒了。首长回头对李政委说:“我已经56岁了,还能爬山头;你那一位多大了?是不是要我给你们当收容队?”说得李政委满脸通红,连说:“首长,我们检讨。”
晚上,歌剧团为部队演出《刘三姐》。营房广场上坐满了部队和当地渔民。在部队前面放了一排椅子,除当中几个位置留给许司令和工作组外,两边都坐着岱山守备区的领导。演出即将开始,许司令来到广场。他停住了脚步,脸孔铁青。李政委满脸笑容对许司令说:“首长白天爬山很累,晚上早点休息,不要看戏了吧?”许司令按住了火,低声而严厉地说:“亏你还是一个老红军,师政委,你的思想水平,到哪里去了?今天你又犯了错误:第一在战士前面放了一排椅子,你坐在前面看戏舒服吗?太做官当老爷了吧。第二,我来看戏,是与战士‘五同’,同娱乐。《刘三姐》的戏我看了二十几遍了,今晚我要陪你们岱山守备区官兵一起看,你叫我回去休息,什么意思?第三,海岛是军民联防,军民是鱼水关系,你把老百姓和生产大队干部都弄到哪里去了?看戏的场子,应该是军队、地方各一半。第一排可以坐领导,但应该坐背包。你们师干部坐在我左边,右边应给岛上生产大队干部坐,军队地方一律平等。你现在不管地方,打仗时你靠谁?许司令讲完后,李政委立即叫人撤去椅子,第一排放上背包,许司令坐当中,左边坐着守备区干部,右边请来了岱山生产大队干部……
舟山群岛岛屿中,有几十个岛有驻军。凡是布防的岛,许司令每年都要去看一看。这次视察,到了东福山后,守备区领导提出:为了首长安全,浪岗岛不必去了,那里风大浪急、礁多,军舰靠不上去,连小登陆艇也难靠上岸。许司令说:“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是孤单的地方,就越重要。不但这次我要去,以后你们也要常去,帮助前沿小岛解决困难。凡设防的小岛,个个都要去。前沿岛,一个也不能少。”衡阳舰在颠簸的风浪中艰难前行,舰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呕吐。
军舰终于到了浪岗岛西边200米处的海域抛下了锚。用一艘登陆艇、一条机帆船,把人接上岛去。
许司令说:“歌剧团小分队的同志,你们去岛上演出,要让岛上的每个战士都要看到,哨兵、值班人员、炊事员,都不可忘记,一个都不能遗漏!人家在海岛上说不定一辈子才看到你们一次呀! ”许司令带着工作组和歌剧小分队上了浪岗山,有人之处,全部跑到,有工事的地方,全部检查到。有时,小分队到伙房、坑道演出时,只有一个观众。演员们让他坐在椅子上舒舒服服地看了半个小时节目。战士们看过慰问演出后,都感动得流泪,纷纷表示:“首长和领导机关如此关心我们,我们一定要坚守海岛前线,做好战备工作。”
许司令这次视察了大榭、舟山本岛、六横、桃花、朱家尖、普陀、东福山、长涂、浪岗、岱山、泗礁等20多个岛屿,时间近三个月。有一天,我们正在黄龙岛视察,舰长报告,明晚有十级以上大风袭击舟山群岛,要求首长把舰驶往泗礁海湾避风以保安全。许司令问舰长,“衡阳舰能吃几级风浪?”舰长说,“舰没问题。就是十二级特大风浪也可保安全。”许司令说:“好极了。只要你的舰安全,我的人就是见大风大浪的好机会了。”许司令立即要郭进参谋通知: 歌剧团留一此不晕船的同志在舰上,其余派船送至黄龙休息。在舰上的人要迎接十级以上风浪许司令要舰长把舰开到泗礁和黄龙之间黄泽洋的风口区,舰身横侧着迎风浪。舰长说:“这样摆,舰振动太厉害,怕大家受不了。”许司令说:“这么好的机会到哪里去找?执行命令!"于是,舰长奉命进人指定“风口”。第二天黎明前,暴风雨来临,十级以上的大风把浪花打到十几米高,一阵阵巨浪扑在甲板上。军舰像摇篮似的摇摆。平时不呕吐的人,今天也受不住了,早饭谁也不想吃。到了中午,许司令告诉舰长,组织一支锣鼓队,劝说不吃饭的同志一定要吃饭;小菜要好一点,鸡鸭鱼肉都拿出来,命令吐的同志,吐后还要吃……
第三天上午9时许,大风降到九级以下,海浪还一排排地冲击军舰。许司令说,“平时学毛主席语录,说要在大风大浪中锻炼,但是你见不到真正的大风大浪。这次大风浪对大家改造世界观是大有好处的!”讲完后,他命令舰长,立即全速返航回吴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