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金冶同志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南京军区司令部原正军职顾问金冶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8月23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4岁。
金冶同志1922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1938年12月在当地地下党组织下,他和14位青年一起来到安徽泾县岩寺,成了一名光荣的新四军战士。他于1940年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中,金冶大部分时间在新四军军部和华东野战军司令部从事参谋工作。在抗战中他历任新四军军部教导团训练部军事教育干事,苏南区金坛句容、丹阳游击队副队长,新四军司令部教育科参谋、作战科参谋等职,参加了安徽泾县战斗,金坛、句容、丹阳地区游击战,苏北反“扫荡”,安徽淮北张大路战斗等,他年轻能干,脑子聪敏,反应灵活,为各级首长所赞赏。
解放战争时期,金冶同志历任山东野战军司令部作战科参谋,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作战科科长,山东兵团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第九兵团作战处处长等职,参加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战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功勋。在建国后不久的抗美援朝时期,金冶同志赴朝参战,历任志愿军第九兵团作战处处长、二十七军七十九师参谋长,参加了第二、第三、第五次战役和东海岸上防御战役,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953年,金冶同志奉调至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工作,历任总参作战部战役训练处处长、军调部副部长、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司令部正军职顾问等职。在此期间,他努力学习理论,刻苦钻研军事,经常深入部队调查研究。1955秋,他参与组织了建国后第一次由陆海空三军参加的辽东半岛联合军事演习,指导和带领部队圆满完成了战备训练等各项任务,为部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88年7月,金冶同志离职休养。他离休后,继续关心军队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发挥余热,从事新四军和第三野战军的军、战史编纂研究等工作。由他具体负责组织工作班子,历经十年,完成了大型史料丛书《新四军》的编纂工作。此丛书鸿篇巨著12卷,每卷近百万字,成为后人研究和宣传新四军的权威性工具书。由他任主编的《苏中七战七捷》一书,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题写了书名,于1986年七战七捷40周年时推出,广受好评,近日已再版面世。其间,他还不辞艰辛动笔撰写了大量回忆录和纪念文章。
金冶同志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88 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金冶同志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具有坚强的党性观念;他长期在高级指挥机关工作,具有很高的军事理论素养和组织指挥才能;他关心群众,团结同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始终保持了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为革命事业建立的功绩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