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期●随感录●

谨防“耻感麻木”症

作者:沈永昌

一位70多岁患有肺癌的老人朱祥林前往医院复诊,在公交车上哀求乘客让一个座位,最终得到的是满车乘客冷漠的眼神。据朱祥林的老伴介绍,老朱自去年9月手术出院后,每两周去医院复检一次,在公交旅途中,老人拿出癌症病历卡苦苦哀求,但得到的结果总是一座难求! 
  朱祥林老人的这种遭遇,看上去是“小事”,但反映出来的却是一些人道德下降“耻感麻木”的症状。其实,类此社会现象并非个别,如北京电视台有位女记者驾驶的车子,一时发动不起来,找加油站的人帮忙推一下车,她哀求了十几个人,但没有一人帮忙。究其根源,是一些人的是非善恶观念颠倒。有些人已经把热心肠的人、助人为乐不求回报的人看成是“傻子”;一些人唯利是图,为了钱,不顾脸面,不怕羞耻,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唯独把“道德”两字忘得干干净净。
  道德滑坡是非常可怕的。在社会生活中,一些不良的、无耻的“小事”,见得多了,人们就很容易产生“耻感麻木”症。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人走路践踏了草坪,后面就有人跟着践踏过去;一人把垃圾扔在不该扔的地方,后面的人也会把垃圾往那里扔。那些后继者未必不知这样做是不文明行为,但前边有人做了,他们也就追随着做了。许多社会之耻,往往表现在那些自己“不以为耻”的“小事”上。久而久之,“耻感麻木”症也就习以为常,甚至成为积重难治的顽症。
  面对“耻感麻木”症,医治之道唯有一策,即服用“八荣八耻”的药方,让颠倒了的荣辱观重新正过来。有位哲人说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知耻,是一个正常人应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感。也就是说,凡为善之心,皆起自人的正确的荣辱观念;凡为恶之念,皆起自人的羞耻感的丧失。让我们以“八荣八耻”为标杆,人人从知耻做起,从“小事”做起,明是非,辨荣辱,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愿类似朱祥林老人在公交旅途上遭遇的那种伤心事不再发生。

上一篇:人民永远记住他下一篇:廉洁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