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期●随感录●

人民永远记住他

作者:海笑

著名诗人臧克家在《有些人》的诗中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20世纪中的周恩来总理就是这样还活着的人,他虽然已离开我们30年,却仍然活在我们的心中。今年在他忌日之时,我很想著文追念他,可是因病在床,未能如愿;现在我终于恢复健康,又能拿起笔来写点随笔杂感。
  周恩来总理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日理万机,死而后已的事迹传遍天下,有口皆碑。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之中,全国的经济被闹到几近崩溃的边缘,周总理忍辱负重,顾全大局,耗尽心血支撑着顶天大梁。这一切,人们都永记心怀。
  在20世纪中,我三生有幸曾多次见到过周总理:1956年春,我在无锡市工作的庆丰纺织厂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我与几位劳动模范去北京参加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中央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我们时,我第一次见到了周总理。1959 年我被选入中共高级党校学习的6年期间,又在中央领导人多次接见我们时见到过周总理。1965年12月召开全国青年文学创作会议,江苏省参加者有孙友田等约30人,省委要我带队前往,在北京开大会时,各省带队的同志在主席台就座,我见到周总理,抢着和他握了手,并告诉他我是江苏的代表,他含笑点头,更使我终身难忘。
  令人无限悲痛的是,周总理于1976年春逝世后,罪恶滔天的“四人帮”竟禁止人们悼念;面对禁令,愤怒的人群仍如潮水般地涌向天安门,用花圈、用诗词、用文章、用眼泪痛悼周总理;在南京的我则和家人去了雨花台在烈士碑前含泪纪念周恩来总理。我终生难忘的光辉一生的周总理,他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榜样。淮安有他的旧居,他在世时无私奉献出来让乡邻们居住。他的侄儿周尔辉在北京工作时,要求总理把在淮安工作的侄媳妇调到北京,让他们结束牛郎织女般的生活,可是周总理绝不以权谋私,相反将在北京工作的侄儿周尔辉下放回淮安,“成全”了侄子一家。这怎不令人感动至深啊!现在当我学习胡锦涛同志所倡导的“八荣八耻”道德观时,更想起周恩来同志这榜样的力量。正如诗人臧克家所说:“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