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期●专稿●

难忘叶挺军长一道悲壮的命令

作者:斯简

  
  
  
  “参加新四军,就要抗战到底”
  叶挺军长是我军的杰出将领,是新四军的创始人之一。他指挥新四军,与日伪顽浴血奋战,建立了不朽功勋。他在运筹帷幄中,对通信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亲自组织策划,甚至事必射亲。
  1937年7月,周恩来赴庐山与蒋介石谈判,路经上海时与叶挺会面,希望他能够参加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的改编工作,并示意他可向国民党高层表示自己愿意领导这支部队。叶挺被任命为新四军军长后,他多次与蒋见面,商谈组建新四军的问题。11月21日,他向蒋提出军费、武器及电台事,蒋让叶与何应钦具体商谈,经多次交涉,何同意拨付军费5万元,设电台一部。那时新四军军部尚未成立,叶挺雇请在国民党部队当过无线电报务员的吴志恒担任电台队长,并由吴志恒聘用其他电台人员。叶挺对吴志恒说:“新四军是一支抗日的队伍,你现在是新四军的电台队长。参加新四军,就要抗战到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希望你为新四军的通信工作多作贡献。”尔后,叶军长派吴志恒到何应钦处领取电台。这部电台功率5瓦,是叶挺军长与国民党方面取得沟通的专用电台。此电台在武汉太和街26号隔壁架设起来,投入工作。
  当年11月3日,叶挺到达延安,毛泽东与之彻夜恳谈,他表示坚决服从共产党的领导。11月13日叶挺回到武汉。12月25日,叶挺宣布成立新四军军部。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新四军编制四个支队8个团。叶挺考虑到部队编组深人敌后,分散开展游击战,没有通信工具,难以对各支队、各团实施指挥。红军南方游击队在三年艰难的游击战中,所有电台损失殆尽,仅有幸存的六名报务员,手中没有机器设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叶挺经与军领导商量,决定向何应钦提出交涉,要求立即拨发一批电台,配置到团以上指挥机关,以使部队尽快深人敌后,打击日寇。然而,这一要求与国民党蒋介石组建新四军的本意相违背,何不便当面拒绝便强调种种困难而拖延。叶挺锲而不舍,耐心做何的工作,何又使出缓兵之策,说可以先发给五部电台,配置到支队一级,但电台机器却迟迟不发,承诺变成画饼。
  国民党蒋介石歧视新四军的种种行为,使叶挺非常气愤。国民党军队的经费,每个甲种军每年20万元,乙种军15万元,丙种军10万元,却只给新四军5万元,而且武器装备、医疗药物、电台通信设备全无,真是欺人太甚。为此,叶挺一度向蒋介石请辞军长之职,蒋未接受。叶挺在抗争无果的情况下,毅然亲自赴香港,以新四军军长的名义,在香港爱国人士中筹集新四军抗战军费,购买武器弹药、通信材料。电台设备技术性较强,为确保财尽其用,叶挺决定率拟任新四军通信科长的胡立教与武汉中共长江局的通信技术人员申光前往香港。到港后,通过宋子文的关系,筹集到第一笔款。叶挺即令胡、申两人具体采购,很快购得一批电讯器材,并由申光等组装了一部小型电台,开通在港我党组织与延安党中央、武汉中共中央长江局的无线电联络。然后,他让胡立教、申光速将大批电讯器材运回国内,该批器材陆续辗转抵达新四军军部。叶挺完成在港活动返回军部后,立即命令军部三科组织力量,赶紧组装收发报机。军部无线电大队机务房集中技术力量,突击组装生产出不同功率的电台,加上中共中央军委发来的电台,逐一配发各部队,实现了军部对敌后部队的不间断联络。
  在叶军长及其他军首长的领导与关怀下,新四军的电台通信步人新的发展阶段,全军无线电网络的组织策划,电讯技术人员的培养、调配,电台机器设备的组装生产配发,由新四军军部无线电大队统一管理。军部在原由吴志恒负责的首部电台基础上增配至四部通报台和一部新闻台。各支队成立无线电区队,配置2-3部电台,各团一级作战单位成立无线电分队,并配齐了电台装备、人员。军部进驻云岭以后,新四军建成了一个覆盖全军团以上作战单位的统一的无线电通信网,迅速、及时、不间断地保障作战指挥与部队建设。
  在此期间,新四军各部队不断发展壮大。叶挺认为,新四军在江北发展,远较皖南有利,主张将主力转移至江北,经略津浦路东。鉴于新四军江北的部队众多,离军部较远,在指挥关系、编制序列、后勤补给等方面,力量比较分散,指挥尚欠统一,亟需组织一个军部派出机构,代表新四军军部统一领导指挥江北部队,此意见在新四军委员会取得统一认识后,上报中共中央军委得到同意。
  1939年4月25日,叶挺率领邓子恢、罗炳辉、赖传珠等穿越日军封锁线,北渡长江,抵达皖中,立即召开江北部队干部会议,确定整顿新四军四支队,扩编五支队,充实江北游击纵队,批准新四军游击支队改称为新四军第六支队。1939年5月中旬,叶挺在皖东庐江县东汤池亲自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以张云逸为总指挥,统一指挥江北部队挺进皖东敌后,在津浦路东西两侧建立抗日根据地。
  无法抚平的伤痛
  1940年底,皖南新四军军部及三个纵队奉命北移。叶挺军长关注部队北移的通信装备,亲自听取军部电台大队长曹丹辉北移准备工作汇报。曹说:军部原使用四部通报台,为便于行动,将联络对象调整,压缩用三部通报台。各纵队编配一部工作台,一部流动台。制定了新的电台联络文件。所有电台全部进行检测、整修.补充了备份器材、电料……叶挺军长听后指示说:“这次北移,情况复杂,对途中的困难,要有充分估计,电台通信尽可能完善。新团队老团队都要配备电台,以保持部队运动中不间断联络。”曹受命后.加紧组装新的电台机器,使老一团、新一团、老三团、新三团、第五团、特务团全部配上电台,北移部队电台总数达到12部。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皖南部队,在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率领下,从皖南泾县云岭出发北移。在茂林地区,遭国民党七个师围攻,我军奋起自卫,顽强抗击,多个方向击退顽军,奈敌众我寡,未能冲出重围。至12日,我各部队相继撤至东流山地区,军部转移至石井坑指挥。12日上午,国民党军四十师、五十二师、一○八师、一四四师、七十九师从四面八方向石井坑进攻。新四军广大指战员面对数倍于己的顽军,英勇肉搏。整个石井坑四周及东流山上,一片火海。战斗极其残酷、惨烈。叶挺军长亲拟电文,向党中央报告:“情况危急,突围困难,决死守硬拼到最后一人。”中央复电:“似以突围出去,分批东进或北进为有利,指定目标,分作几个支队分道前进,不限时间,以保存实力,达到任务为原则。”
  战斗形势极度危急,叶挺企盼中共中央有新的指示,企盼重庆周恩来与国民党交涉有新消息。他让秘书把电台大队长曹丹辉叫到身边,询问电台联络情况。曹说:“军部一台与延安党中央、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电台,双方一直全时守听,随叫随应,来往电报均有预告制度,还没有接到新的电报预告。军部二台与国民党军委会及三战区电台,联络一直未中断,却毫无意义。军部三台对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电台自7日起相继中断联络,至今仍未恢复。三纵电台队长王振芳,第五团电台队长郭金海,已突围到石井坑待命。其余所有电台均不知下落。”
  当日黄昏,战局已无可挽回,叶军长果断决定分散突围。他亲自集合军部及各纵突围到石井坑的指战员,号召大家有枪的走在前面,坚决杀出重围,冲出去就是胜利。他下达了我军通信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道命令,命令曹丹辉:“第一台跟着我突围,待后再处置,其余四部电台,全部就地销毁,不留痕迹。”
  电台机器是无线电报务员的命根子,经历了多少艰难与曲折才装备起来的,这是他们杀敌的唯一武器,也是叶军长的心血铸成。如今,军部的报务员,要执行叶军长这一道悲壮的命令,用自己的手去销毁它,就像一个母亲要亲手枪杀自己亲生孩子,这是何等的残忍与痛心啊!电台人员悲愤欲绝,满怀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无比仇恨,流着热泪,将四部电台机器砸碎,像掩埋牺牲的战友一样,将机器碎片埋人土中,然后冒着弹雨突围而去。
  军部一台跟随叶军长突围至大康王附近,受到顽军密集火力扼阻,突围不能。叶军长又拟八个字的电报报告党中央:“弹尽粮绝,再难坚持。”他亲率手枪队向顾军猛烈冲杀。冲杀中,第一台与叶军长被顽军打散,曹丹辉向华中指挥部电台拍发了最后一份通信勤务电报:“情况危急,密码已烧毁,请党放心!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发完电报,砸毁机器,电台人员又向顽军冲去。
  皖南事变中,我军12部电台,全部损失。这是我军历史上电台损失最重、最惨烈、最悲壮的一次,至今仍是新四军通信老战士心中无法抚平的伤痛。
  叶军长及皖南事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他们怀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抗日信念,奋不顾身,一往无前,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敬仰,也是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份厚重的历史财富,值得我们永久继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