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是不值我们称道的,因为国家穷,要挨打;家庭穷,要受气。然而“穷”也并非完全是一件坏事,球王贝利,少年时穷得沿街乞讨,后来,在球场挥汗拼搏,最终称雄足坛。世界瞩目的中国年轻教授陈章良是个在深山里长大的穷孩子,因家境贫寒,他10岁才告别牛背走进学校,凭着勤奋刻苦,最终学有所成。
近年来,国强民富,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这本是好事,但不少家长视子女为“掌上明珠”、“小皇帝”,一心只想让孩子少吃苦、多享受,对他们有求必应,导致孩子吃讲高档,穿求名牌,用钱无度。父母们这样做,真是“有百弊而无一利”,不仅无助于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而且会使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好吃懒做的习性,只知享受,不知体恤父母的艰辛;只知道满足自己的需要,不问钱从何处来。
从报刊获悉,浙江义乌市“百万富翁”何海美,教育独生儿子有“良方”:从读小学开始,她就教儿子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儿子念初中时,不小心丢了自行车,何海美让他走路上学。来回三公里走了四个月,直到儿子初中毕业考出了优异成绩,才给他买了辆新自行车。她对儿子这样严格要求,目的是想培养儿子勤劳俭朴的品性。
无独有偶。美国巨富洛克菲勒是全世界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财产的大富翁,也许你不相信,就是这位“腰缠万贯”的大富翁,给子女的零用钱少得“可怜”。他给子女们发了个小本子,其中印有“7至8岁每周30美分;10至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2美元”的字样。钱每周发放一次,并明确要求每个子女必须记清每笔支出的用途,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如果账目清楚,用途正当者,下周增发5分,反之则减,这样使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了精打细算和当家理财的本领。洛克菲勒家族总不会因为不够富而让孩子过“穷”日子吧?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担忧金钱会毁灭我的孩子。”
中外两位“大款”,财产虽不等,但教育子女都做到了颇具匠心,真不愧为高明的家长!而遗憾的是,如今我们的一些家长,虽非“大款”,也不富裕,只因孩子是独苗苗便格外宠爱,其结果却是“好心办坏事,”使自己的独苗苗不能健康成长。“今天的天堂,难遮住明天的风雨”。奉劝各位家长,不妨“有钱买点少年穷”,有意识地让孩子吃些苦,忍受一定的贫困和饥寒,经受一些磨难与委屈,品尝一些生活的艰辛,这样,有利于孩子成年之后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以坚忍不拔的品格和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去创造出灿烂而辉煌的人生业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