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期●老区采风●

发展高效农业 促进富民强村

作者:姜堰老促会

地处黄桥革命老区的姜堰市沈高镇双星村现有21个村民小组,村民3572人,耕地面积5000多亩,是远近闻名的农业大村。由于四面环水,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近年来,村党支部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引导农民走上了小康之路。
  发展大棚西瓜。双星村有4户农民从2001年起种植了81亩西瓜,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其他农户。村支部从中受到了启发,从去年起动员40户农民广种西瓜,并推行大棚式种植。由于瓜种好,上市早,抢占了销售市场,亩产收入近万元。如今,走进双星村,一眼望去,排列整齐的塑料大棚,绿油油的瓜田连成片,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农户从种西瓜中尝到了甜头,今年全村种植西瓜近700 亩。
  发展大棚茨菇。去年,全村30户菇农种植了300亩茨菇,其中大棚茨菇100多亩。由于管理得当,亩产茨菇达到了4000斤,亩产收入达万元。农民姜顺平过去靠杀猪谋生,收人甚微。去年改种8亩茨菇,纯收人就有5万元之多。
  发展花卉苗木。村民周粉玲、周勤民擅长栽培花卉苗木。他们租用了村小农场30亩土地,栽培花卉、盆景、珍稀苗木,品种达30多个,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村委会以此进行推广,将穿村公路两侧的110亩边角地,以每亩每年补贴700元倒包给村民,实施苗木立体种植,使承包村民取得了亩收入4000多元的佳绩。
  发展水产养殖。双星村有部分田块是由解放初期的低洼荒地开垦而成,农民种粮易受渍害。种粮不宜,但发展水产养殖却是一条生财之道。从2002年起,村里将350亩低洼田招标承包给村民养殖青虾、螃蟹、罗士虾等水产品,使承包户收益多多。如今村里的水产养殖面积达1560亩,年产水产品为679吨,成为远近闻名的水产养殖大村。双星村在发展高效农业中,不忘优化农业结构,农林牧副齐抓共富.促进了村经济的全面丰产创收。
  双星村在取得经济效益时,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交通是促进这类高效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西瓜、茨菇、特种水产品等时令产品,急需快捷运输,他们将36户大船运输户、59户车辆运输户组织起来投入水陆运输。由此,农产品收获季节,船、车并动,确保了农产品卖得及时,卖个好价,收入也就明显上升。村组、农户收入增加,使新农村的建设得到了资金保证。近年来,双星村共投资300多万元,新建圩闸11座,改造危桥9座,修建排灌站4座,新建了水泥路面达32万平方米,使乡村与外界联系起来,打破了闭塞局面,村民真正做到了安居乐业。
  双星村党支部、村委会以务实加科学运筹,带领全村农民发展高效农业。村干部在帮助农户引进先进的种养技术的同时,注重品种的优化,及时地帮助农民总结经验,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请专家进行会诊解决。每年秋后,村领导抓住农闲,与农户一起制定来年的种植计划,对产品销路、合同签订等进行筹划,还及早流转土地,使农户做到生产有计划,困难有人帮。
  双星村通过发展高效农业,调整了农业结构,走出了一条适合本乡本土发展农业的致富之路。目前,他们正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积极规划,立志把双星村建设成革命老区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上一篇:古镇邵伯展新姿下一篇:我的人生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