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开始起因于一份普通电报。1939年12月,冀中军区政委程子华、政治部主任孙志远发给总部一份电报说:敌最近修路的目的同过去不同,其修法是以深沟高垒连接碉堡,而且高出地面五尺,两旁沟深一丈左右,沟底宽六尺,沟面一丈六,目的把根据地划成不能相互联系的孤立的小块。
朱德看了电报,对彭德怀说:“鬼子搞什么名堂?”
左权说:“我前两天听到刘伯承说,鬼子要以铁路为柱,公路为网,据点为锁,对华北军民实行‘囚笼’政策。”
“这样下去我们部队还怎么活动?”彭德怀气得拍着桌子说,“你通知各部队,要他们密切关注敌人动向!”
从这时起,八路军总部领导常常在一起研究如何阻止敌人疯狂筑路挖沟行动。春节一过,朱德、彭德怀便下令各部对敌人筑路的起止地点、修筑方法和敌人守备兵力进行侦察。1940年4月1日,朱德、彭德怀发布命令:要求各部从4月10日起,对敌人的交通线发动一次总破袭。命令下达的第二天,毛泽东给彭德怀一封急电,说蒋介石已下决心,挂抗日招牌,做剿共的实际。
转眼到了夏天,中共中央在“七·七”三周年大会上,号召全党全军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争取200万友军继续抗战。此时,中共中央重庆办事处来电建议,八路军在敌后打一个大胜仗。彭德怀旧事重提,开始酝酿如何打胜交通破袭仗。他对左权说,“我提议发动一场大规模战斗,这一仗要震动全国,震动世界,要牵制日军进攻重庆、西安,要让蒋介石看看,中国抗战胜利有希望,要迫使他继续抗战,要让那些投降派、谣言公司的经理、副经理们看到,八路军在敌后浴血奋战,忠于国家民族,忠于人民解放事业。抗日的进步势力正在增长,大家要团结一致,争取时局好转。“
第二天作战会议开始。左权分析了华北地区敌我态势后,说:“华北日军由于兵力不够和供给困难,正在推行以战养战的政策。而要推行以战养战,必须依靠交通。铁路、公路对于日军来说,犹如人体之大小血管,据点则如淋巴腺。倘使我们发动一次交通战,切断敌人大小血管,一方面可以阻止敌人运输中国人民的膏血去营养他们,使其日趋消瘦枯朽;另一方面,可使日军掠夺的丰富资源归我所用。这对改变当前局面和我军的长远军事、政治、经济建设,都有着重大意义。我切断敌人的交通,还可以阻止他们调兵进攻西安。”
罗瑞卿插话说:“古今中外许多战例说明,交通往往是战役胜败的枢纽。在现今的欧战中,苏、芬、英、法、德等国家、都是先用飞机炸毁对方的铁路、公路和港口设施,断绝对方交通。日军侵华战争一爆发,就提出保障交通的口号。他们一方面在中国到处修铁路筑公路,另一方面又设法破坏我们的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造成我国经济危机,逼我投降。”
彭德怀说:“对,瞄准交通线。华北地区的津浦路、平汉路、正太路、同蒲路、北宁路、白晋路、平绥路、德石路等重要干线,均在敌人控制下。敌人大修公路、铁路,构成网状,是要把铁路当作柱子,把公路当作链条,据点就是连结柱子、链条的锁,这就构成了囚笼。敌人想把我们装进囚笼里,尔后慢慢地拉紧链条,把我们困死在笼子里面。日军的囚笼政策好狠毒啊!” 彭德怀说到这里,指着地图又说,“我们发动一二○师、一二九师、晋察冀军区、山东纵队,对华北的7条铁路线和15条公路,进行大破击,在同一时间内统一号令破路,对铁路公路沿线的据点进行袭击,能拔除的据点尽量拔除,把‘柱子’、‘链条’、‘锁’统统砸碎,这样就可完全彻底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
大家点头赞同,王政柱迅速一—记下了大家的讲话要点,并将各部队任务整理成作战命令,递给彭德怀过目。彭德怀看罢,又对着地图深思起来,大约过了5分钟,他才抬起头,严肃地说:“此战在整个华北五省同时进行,范围之广,战线之长,投入兵力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我们将由小打小敲的游击战变为大兵团的进攻战,昔日的‘扫荡’者成了被‘扫荡’者,这一仗是我们八路军扬眉吐气的一仗。”
说到这里,他放慢速度,一字一句地说,“但是,这一仗牵涉到作战方针的改变,朱总司令不在,我们要冷静,再三考虑这一仗是否值得打?这一仗得失如何?大战之前,我们要尽量考虑周密。为慎重起见,作战命令暂时不下发,先请左权同志到一二九师去一趟,当面征求刘伯承、邓小平意见。我同刘、邓长期共事,相知甚深。刘邓二人做事大胆又谨慎,且站得高看得远,称得上战略家。他俩如同意,我心中的一块石头就可以落地了。如果刘、邓没意见,还要召开一次高干会议,进一步统一认识。”
会后,左权来到一二九师司令部向刘伯承、邓小平转达了总部的设想和计划。
邓小平听后,琢磨了半晌说:“我双手赞成总部的设想。重庆政府面临日军飞机轰炸,吓破了胆,悲观情绪严重,出现了空前的投降危险。我们根据地几乎被敌人占领的铁路公路包围起来了,出门是敌人公路,抬头是敌人岗楼,出现了空前的困难时期。现在很需要打几个空前的大胜仗,鼓舞斗志,扫除愁云,改观当前的局面才是。”
“我认为早在今春就该打这一仗了。”刘伯承接着说,“华北地区7条铁路大动脉,一共五六千公里长。这么长的铁路,除平汉路、津浦路外,不少是日本人逼迫中国老百姓造的,日本人利用中国人修铁路,来消灭八路军,这就叫‘木匠做枷,自作自受’。我们再不破坏敌人交通,就将四面受敌,无路可退了。前几年开辟的根据地,现在都被敌人破坏得差不多了。况且,举行大规模交通战,我们有利条件多,许多部队本来就活动在铁路、公路两侧,举行破击战,就像野牛在沟里吃草那么容易。敌人修一条铁路要几年时间,我们一个晚上或几个晚上就可以破坏掉,这种费力小、收效大的事早该做了。”
为了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彭德怀反复强调各部队要办好5件事:一是侦察工作;二是战前兵力、物资和收治伤员的准备;三是要求做好保密工作;四是组织民众参战;五是教育各级军政指挥员,严肃战场纪律,坚决执行命令。
7月22日上午,左权将作战科起草的《战役预备命令》送到彭德怀手中。
这天彭德怀签发的破袭正太路战役预备命令,通过一束束无线电波,发给聂荣臻、贺龙、关向应、刘伯承、邓小平并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时要求各部队在8月10日前做好一切准备。各部队接到决定后,立即进行战前准备,纷纷派出侦察员,扮成商人、学生、农民,乘坐火车、汽车,沿途侦察敌人的车站、桥梁、隧道、据点、通信设备。一二九师一部分侦察员扮成矿工,在阳泉、井陉煤矿,寻找炸毁媒矿的爆破点。
8月8日,总部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战役于8月20日20时开始,并明确区分各部队的作战地区和作战重点。
8月20日一大早,各部队陆续利用青纱帐,向铁路、公路开进。太阳一落,各部队跃出青纱帐,接近敌人据点。
8月20日晚8时正,华北大地西起太行山,东至黄海,北起长城,南至黄河,一颗颗信号弹腾空而起,一门门大炮向着敌据点、车站发出愤怒的吼声。铁路、公路、桥梁旁边早已埋好的炸药也一声接一声地爆炸,排山倒海的喊杀声,更是震耳欲聋,整个华北地动山摇,烈火熊熊,映红了天空。随着爆炸声,一个个据点塌了顶,一个个车站在燃烧,一段段铁路被炸毁。
战斗打响后半小时,总部电话铃声响个不停,喜讯一个接一个传来。第二天午饭后,王政柱兴奋地向彭德怀汇报:攻克50多个据点,破坏5000多公里铁路,250多公里公路。
“好!”彭德怀有力地挥动着右臂说,“你立即统计一下参战兵力!”
“是!”王政柱立即拿起算盘,口中念道:“正太路35个团,平汉路15个团,德石路12个团,同蒲路12个团,津浦路四个团,邯郸至济南公路三个团,代县至平定公路七个团,忻静公路八个团,再加上其他部队,共计105个团,参战民兵22万,参战民众200多万。”
左权兴奋地说:“好,我军百团参战,你们作战科要仔细统计准确,好好核对数字”
“对!”彭德怀拍桌子说:“百团参战,嗯,这次战斗就叫百团大战吧!这名称叫得响,有声势,有威力,从现在起对内、对外就称百团大战。”
骄狂的日军怎么也没预料到,八路军会发动这么大规模的战役,他们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惊恐万状,束手无策,想调动部队路不通,上级不了解下级情况,下级得不到上级的增援,乱成一团,拼命拍打电话机,电话像个聋子的耳朵——摆设。
战斗打响后,最早被攻克的日军大据点便是娘子关。
娘子关地处山西平定县城东北40公里,是长城著名的关隘,出入山西的咽喉。驻守在这里的日军,是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娘子关警备队。
担任主攻娘子关的是晋察冀军区的五团。他们不到半小时结束战斗,全歼了娘子关警备队。五团占领娘子关后,乘胜破坏了娘子关以东的铁路,割断了电话线。
这天晚上,彭德怀听完值班参谋关于敌情的报告后,手指地图对左权说,“根据各单位报告的敌情,正太路敌人有东西对进,合击一二九师的趋势,你立即电话通知刘、邓,要三八五旅撤出狮垴山,离开铁路线向西运动。陈锡联、谢富治负伤后,左右翼纵队由陈赓一人指挥,左右部队主力避敌锋芒,跳出敌人合围圈,向敌人后方榆次方向扩大战果,途中遇到小股敌人迅速果断歼灭。”
“好!我立即通知。”左权点头答应转身去摇电话。
不一会,彭德怀对左权招招手说:“等等,你再通知晋察冀军区和一二○师,占领娘子关、磨河滩、井陉煤矿、康家会、阳方口、丰润等地的部队迅速撤出。晋察冀派四个团向孟县、寿阳以北地区出击,配合一二九师作战。一二○师向忻县、静乐出击。”
各部接到总部下达的命令后,陆续撤出敌人据点,继续扩大战果。果然,正当陈赓指挥部队向寿阳、榆次方向运动时,榆次、寿阳、阳泉、和顺、辽县的敌人,以安丰、马坊为中心,实施东西对进战术,企图合击一二九师。
一万多日伪军,在飞机坦克掩护下,走一路烧一路杀一路。他们所经之处的村庄、山林一片火海。陈赓以十六团佯攻高坪,掩护主力向外转移。十六团占领高坪、道坪,敌人以为十六团是一二九师主力,集中2000多兵力猛攻。十六团且战且退,转移到柳树坪、松凹与三十八团会合,向石拐方向转移。
就在这时,敌人包围圈越来越小,驻在红凹、卷峪沟的一二九师师部和总部的后勤部队,随时都有被包围的危险。
8月29日后半夜,师部与鬼子队伍已仅隔一块田,鬼子讲话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由于天黑,鬼子以为对方是自己人,毫无戒备,更未盘问。为了安全,刘伯承、邓小平命令陈房设法把这股敌人引开。
陈赓急中生智,命令十六团和三十八团猛攻窑儿镇,激战一小时,歼灭300多敌人,占领了窑儿镇。鬼子组织1000人反攻,半小时又重占窑儿镇。就这样,拉锯战折腾了一夜。可是,天亮时,陈赓在望远镜中发现,师部仍没有完全突出敌人包围圈,只得又命令部队猛攻。十六团、三十八团两位团长带着部队连续冲锋十次,以伤亡400人代价重占了窑儿镇。敌人立即命令所有部队回师猛攻窑儿镇。陈赓在这里坚持了15个小时,直至9月3日早上,得知师部安全突出包围圈的消息后,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指挥部队撤出窑儿镇,经彭温庄进至双锋镇。
这时,陈赓到镇外用望远镜瞭望周围敌情,这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冷气,他大叫一声:“哎唷,不好!”原来双锋镇两里路的河沟边上,约有600多名鬼子正在端碗吃早饭。陈赛当机立断,立即命令七七二团、十六团、二十五团、三十八团,采取两翼迂回战术,向河沟进攻。这股鬼子是由太谷县出动的第三十六师团永野大队,他们也连续三天三夜没合眼,有些鬼子端着饭碗,只吃了几口,就倒在地上睡着了。就在他们刚进梦乡之际,八路军已逼近他们,激战到7日拂晓,歼灭了永野大队。
9月10日,各部接到总部命令后,百团大战第一阶段作战结束,休整10天再进行第二阶段作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