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期●专稿●

关注日本右翼势力的猖獗活动

作者:陈鸿斌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重要年份。然而全世界都清楚地看到,日本不仅没有利用这一机会认真反省其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相反还在百般美化自己,将侵略罪责推得一干二净,在历史教科书上甚至倒打一耙,将挑起战争的责任归咎于中国,其手法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显而易见的是,日本之所以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与其国内右翼势力的不断坐大有密切关系。
  从世界范围来看,政治上的右翼派别,基本上都是反对社会主义,宣扬极端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但就日本而言,它又有自己的特点,即将天皇制奉为圭臬,将天皇视为国家的核心所在。从战前来看,当时的日本右翼就是法西斯势力,即公开鼓吹对外扩张和侵略,否定人权和民主,宣扬战争和暴力,是这股势力推动日本走上了侵略战争的不归之路。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由于俄国革命的胜利和日本共产党的建立(1922年),为了抗衡所谓的“赤化思想”,日本国内就相继出现了最早的右翼政治团体。截至“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与军方相互联手,将国内的法西斯势力推向了高潮,并由此窃据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在二次大战中战败后,日本的右翼势力曾一度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战后美军占领了日本,并为日本颁布了一部和平宪法,有力地制约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东山再起。但战后不久冷战就开始出现,美国出于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很快将其对日政策从遏制改为扶持,于是日本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朝鲜战争结束不久,日本自卫队就应运而生。而此之前即在1952年签署《旧金山和约》之际,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就开始沉渣泛起,卷土重来。
  1960年,日本政府正在与美国谈判修改《日美安全条约》之际,日本国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反对美国将日本绑在其战车上。于是日本右翼便大打出手,赤裸裸地诉诸暴力手段,来恐吓和镇压这场运动。例如1960年当时的社会党委员长浅沼稻次郎仅因表示“美帝国主义是日本和中国的共同敌人”,就在大庭广众之下,在包括自民党领导人参加的各党领导人演讲大会上遇刺身亡。右翼势力对此感到极为振奋,其时的岸信介政权也顺应这股势力,全面推行了亲美亲台、反华反共的政策。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执政的佐藤内阁,也与这股右翼遥相呼应,确立了“建国纪念日”,在为历史翻案道路上走出了一大步。随后右翼作家三岛由纪夫于1970年在东京市中心的自卫队驻地发表呼吁自卫队进—步壮大的演说后剖腹自杀,而日本右翼势力将此举视为“义举”并将其定位为“日本维新运动的突破口”。截至1980年,据当时的《警察白皮书》透露,其时日本国内的右翼组织就不下700个,人数多达12万人。虽然从总人口来看,仅占0.1% ,但这股势力的能量却是非常大的。在东京等大城市,诸如“皇民党”这些右翼组织的黑色宣传车不时在大街上招摇过市,高呼口号,而警察却熟视无睹。连自民党的大老级人物金丸信,仅因去了一次朝鲜,也同样遭到了右翼恐怖分子的袭击。1992年,为了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中日双方准备安排天皇夫妇访华。由于中国始终要求日本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反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所以日本的右翼势力竭尽全力反对天皇访华。外务省中国课的课长当时具体负责筹备访华之行,结果被这些右翼势力咒骂为“国贼”(这是战前法西斯分子对反对侵略战争的政客的常用称呼),以至日本警方不得不动用—个连的警力予以保护,这位课长家里的电话也不得不一再改号,以免遭到骚扰和恐吓。
  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国内又冒出了许多新的右翼组织。这些右翼组织的基本政治纲领就是要推翻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础,反对确立了战后国际秩序的“雅尔塔体制”和“波茨坦体制”,希望恢复战前那种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体制,并继续向其反对势力发动恐怖袭击活动。诸如“统一战线义勇军”等,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之一。去年在大阪开车撞击我国驻大阪总领事馆的“皇民党”,前些年频频登上我国领土钓鱼岛、惹是生非的“日本青年社”(还有国会议员一起登岛)等,均是日本国内外耳熟能详的右翼组织。当然要说最有名气的,恐怕非“青岚会”莫属。这个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的右翼组织,居然还采取歃血为盟的结拜方式,其成员包括现任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等政坛名人,已故的自民党要人、曾任外相的渡边美知雄也曾是该组织的成员。
  就日本目前的政治潮流而言,不仅是右翼组织的活动越来越猖獗,整个政坛的走势也是明显右倾,这是连许多日本人也不避讳的。只要看一看这些年日本国会通过的是些怎样的法案,自卫队这些年又在干什么,谁都不难得出这一结论。
  日本政治的右倾化,和国际及国内政治大气候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后者。从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轨迹来看,日本在一段较长的时间中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当然其安全是由美国提供保障的。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不仅使众多邻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日本本国也深受其害,二战结束之际许多大城市在美军轰炸下成为一堆废墟。战后日本国民出于对战争的反省(当然这样的反省是很不彻底的,而且没有在机制上做出相应的努力),拥护和平宪法,反对战争,反对核武器。日本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中得以复苏,并很快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完全是得益于战后初期吉田内阁制定的“经济优先·轻军备”路线。以至迄今为止日本的国防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其他西方国家都要低。这使得目本能够将更多的资源集中于发展经济。此外目本政府所确立.的“专守防卫”政策和不得“行使集体自卫权"(即将盟国受到攻击视为对本国的攻击并予以还击)的规定,都对制约日本向军事大国方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冷战结束以后,日本已完全走上了相反的道路。
  另外,在漫长的冷战时期,日本还始终处于前苏联的巨大威胁之下。前苏联强大的军事实力,对制约日本的右倾势力,也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因为如前所述,右翼的本质就是反共,而当时苏联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反共反苏会给日本带来什么结果,日本是心知肚明的。另一方面,在此之前,日本羽翼未丰,它也不便过早地表露其心迹。1982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推出了“新思维”,积极推动与美国的缓和,不再强调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日本来自北方的压力骤然缓解。与此同时,美国的里根政府和英国的撒切尔夫人政府,均推行了强硬的保守主义路线,而在1982年走马上任首相的中曾根康弘,则在政治理念上与里根及撒切尔夫人完全相同,于是他也就不再那么遮遮掩掩,明确地提出了“战后政治总决算”的政治口号,毫不掩饰地打出了“政治大国”的旗号。对日本而言,战后政治就是日本处于战败国地位,而中曾根则要对此“算总帐”。用稍后另一位政治家小泽一郎在其代表作《日本改造计划》中的话来说,则是让日本成为“普通国家”。也就是日本不再受到宪法的制约,像其他国家一样,可以在安全领域为国际社会“作贡献”。于是中曾根也就成为甲级战犯牌位被供奉在靖国神社后第一个在战败日去参拜的首相。在此之前日本已在历史教科书问题上有了动作,而此后目本的政客便接二连三地在历史问题上大放厥词,以至如今否定侵略历史成为目本政坛的时髦。
  日本右翼势力如今在国内如此猖獗更重要的原因,是国内不再具有强大的要求和平的政治力量。在冷战结束前的相当一段时期,社会党曾对自民党发挥了很大的牵制作用,从而使得自民党不至于为所欲为,由于战后初期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处于高潮,社会党所推行的政策得到广大日本国民的广泛支持,在日本众议院(众议院地位高于参议院)的席位一度多达166席,而其时自民党也就287席。但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国际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社会党在日本国内的地位也出现了江河日下的趋势。20世纪 90年代中期,社会党为了过一过执政党的瘾,不惜大幅度地修改党的路线,接受了自卫队和《日美安全条约》,从而使得该党进一步丧失了支持基础,以致连党名也改为社民党。如今该党的两院席位分别跌至6席,还不到自民党的1/30,真可说是惨不忍睹。而如今的第一大在野党民主党则成员复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本身就是自民党跳槽过来的,他们在某些问题上甚至比自民党走得还远,如该党的一名领导人就曾在上海的一次研讨会上公开要求中国政府接受台湾加人联合国。由于根本不再有什么像样的制约力量,如今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当然是为所欲为,如入无人之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泉上台后连续4年参拜靖国神社,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小泉通过推行其极右的政治路线,获得了很高的支持率,执政时间之长创下了中曾根以来的记录。如今在战败60周年之际,日本政府不仅不思悔改,相反通过恶化与邻国的关系,在周边制造紧张局势,从而为其进一步走向军事大国提供必不可少的舆论环境。这从自民党的修宪草案中已删除“放弃战争”的表述,并增设建立“自卫军”的条款,就可以窥其一斑。日本现行宪法禁止其拥有军队,所以日本的武装力量称为“自卫队”,实际上是一支相当精良的军队,而修宪后将使其更加名正言顺。日本右翼势力究竟会走多远,国际社会正密切关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