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期●文化战士天地●

苏北农民喜爱的小调剧《天下大事》

作者:孙家琰

孙蔚民同志,江苏扬州人,生于1896年,殁于1968年,1918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艺术专修科,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江都县抗日民主政府教育科长,通如靖泰行政委员会宣传科长,东台县政府教育科长,兴化县县长,扬州市市长,苏北师专党委书记兼校长,扬州师范学院院长等职。
  1944年秋冬,为了开展群众性的抗日宣传活动,组织动员农民参军,孙蔚民利用休息时间,四处拜访民间艺人、农民中爱唱小调的老人和青年,收集苏中地区流行的各种民歌小调、鼓词、说唱等等。
  经过孙蔚民一个冬天的艰辛劳动,共计搜集整理了苏中地区较为流行的民歌、小调、说唱等六十六首,并选用其中当地群众普遍会唱和熟悉的十六首,配上新词,创作了一个“对口唱白”小调剧《天下大事》。剧中人物为农民李老爹一家,夫妻两人,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一个媳妇。李老爹和儿子、女儿、媳妇,常出去走走,到乡里去上“乡学”,学识字,学时事,对国家大事知道得多些,李奶奶很少出门,对外面的事就不太明白。但是李奶奶质朴好问,在家里人的闲谈和子女们的解释中,终于知道了自“九·一八”日本鬼子打沈阳,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何应钦私通日本,共产党提出抗日好主张,以及抗战到底依靠什么人等道理,最后毫不迟疑地让儿子去参军。
  小调剧将自1931年“九·一八”以来,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连成串,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并吞中国的侵略野心,以及国民党蒋介石不顾国家民族利益,采取不抵抗政策,丢掉东北四省(包括热河省),签订《何梅协定》出卖华北的真相,直至后来发生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和“西安事变”……以此激发老百姓对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仇恨,消除他们依赖国民党打鬼子的幻想,把注意力引导到共产党方面来。
  为了使小调剧《天下大事》,能真正贴近群众,孙蔚民每编写一段唱词,就让自己的儿子先试唱给房东大爷、大妈听,征求修改意见,一遍一遍地唱,一次又一次地改,直到他们表示都明白了,才算罢休。
  他编写小调剧《天下大事》,不仅是为了宣传群众,也是他倾诉自己满腔的抗日热情和对国民党卖国行为的申讨。剧中《日本鬼子打沈阳》(关东调)、《蒋介石居心不抵抗》(十杯酒调)等唱词的内容真实形象,曲调纯朴深沉,很有感染力。
  “提起了日本人,实在真可恨,一心呀一意呀,要把中国吞;
  蒋介石昏沉沉,误国误苍生,只打呀共产党,不防日本人;
  日本人看得真,机会多现成,九一八半夜里,打进沈阳城;
  占领了东四省,提兵进长城,好一座山海关,大开两扇门…”
  “东北有个张学良,手下兵强马又壮,本来可以打几仗;
  丢掉东北他紧张,连忙打电问老蒋,快把军事细商量;
  老蒋回电不要慌,敌人前进你退让,抱定宗旨不抵抗;
  国土丢得太荒唐,千万百姓遭了殃,不怪小张怪老蒋……”
  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依靠谁?小调剧将自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至1944年底,国共双方的所作所为,作了形象的剖析和比较。在抨击了“误国殃民国民党”,历数其“—直躲在大后方,抗战如同玩意账,压迫人民赛过虎和狼”,“特务横行太荒唐,无数好人遭灾殃”,“乱发钞票物价涨,搜刮钱财饱私囊”等等丑行后,指出只有《天下闻名的共产党》,才是人民的“大救星”,中国只有依靠共产党“领导人民来革命”,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小调剧热情地讴歌了共产党和人民的领袖毛泽东。
  “毛主席,做领袖,真高明,长期抗战看得清,他订的计划样样精,
  建立了,根据地,簇簇新,减租减息来实行,丰衣又足食真开心
  行政权,交给了,老百姓,样样事情都公平,大家都团结一条心,
  七十万,老八路、新四军,能征善战为人民,世界上到处都闻名,
  靠他们,苦坚持,到如今,眼看反攻就来临,打走了鬼子事大平。”
  与此同时,小调剧还通过剧中人李家大儿子,决心报名参军,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的鱼水情。并通过农抗会长的《农抗会帮忙》唱词:“你家儿子参军去,人人都会尊敬他”等唱词,在全社会树立了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好风气。
  当年孙蔚民创作的小调剧《天下大事》,在编写过程中就由“盐垦中学”的同学,在驻地周边的乡村演出过,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每次演出,广场上都挤满了人,有的农民甚至走儿十里路,赶来看戏,对当地的抗日宣传,动员农民参军的运动,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至今在苏北东台、大丰等地的农村,一些七十岁左右的老人中,还有人能唱上几段当年小调剧《天下大事》的唱段,这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