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1月的一天晚上,弯弯的月亮挂在西南天空。九点多钟,我们如西(今如皋)地方武装从芦港区的大杨庄移营驻到高明庄的北部张楼、冯东两个村庄。当时,三分区司令部就设在高明庄。三地委书记由叶飞司令员兼任。我们刚到目的地,大家坐在大场上休息,等待作战参谋观察地形,布置岗哨,安排各连队住房。这时,突然接到分区司令部作战命令,紧急动员我们参加第二天的反“扫荡”战斗,配合主力老二团作战。各连队紧急轻装,将布鞋换成草鞋,把大衣和棉被集中送到后方,每人补充子弹不少于60发,木柄手榴弹不少于四到六枚,炊事房发来硬梆榔的红小豆饭,每人装满了两个军装口袋,便于边走边吃。
高明庄的各户群众,连夜撤离。到了天亮时,只见一群一群的老百姓牵牛、拉羊、抱小孩、扛铺盖,三五成群,向西北方向撤离。苏北广袤的沙土平原和纵横交织的河汊,此时成了我们打日本鬼子的战场。
群众刚撤离不久,一队日本鬼子扛着太阳旗,耀武扬威地向高明庄冲来。当日本鬼子走到靠庄头时,突然从左侧面传来“咯咯”一阵机枪声,—鬼子兵应声倒地。惊惶失措的鬼子经两三次反复搜索,未见到一个新四军的影子,便恼羞成怒放火烧房,村子里烈火熊熊,冒出滚滚浓烟。当鬼子窜到庄西头时,又遭到我小股部队的阻击,鬼子认为发现了新四军的大部队,立即向西追击。西头是大片平原,无处隐蔽,鬼子觉察上当了,要往回撤,但已来不及了。此时,我军从河坎子上射出猛烈的排子枪,子弹像雨点般打得鬼子们不敢抬头。
当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传来了叶飞司令员的命令:防止鬼子突围,南北坚守阵地,西路小蒋岱一路加强阻击力量,阻止敌人进入芦家庄。二连吴连长将三个排都分派外出巡哨,只留下我们一个班13人,埋伏在通往芦家庄路旁的一个坟墩地里。不一会儿哨兵报告东面发现一大队鬼子,吴连长要求我们:立即作好战斗准备不能让鬼子跑了。我心里暗暗着急,我们只有13个人怎么对付这一大队鬼子?这时吴连长下达命令:“将军帽脱下,套在坟墩子人上。”我光然大怙,明大牛长的用意是用这些军帽引诱鬼子的火力。
这帮愚蠢的鬼子还真朝坟墩子冲来,机枪、掷弹简响个不停,连续打了十多分钟,坟墩子被炸成平地。吴连长带着我们分散在河坎子周围与鬼子捉迷藏,坚持了半个多小时,打得鬼子晕头转向,我13位同志无一伤亡。20多分钟后,增援部队及时赶到,顿时排子枪、手榴弹响成一片,炸得鬼子狼狈逃窜,只顾向西逃跑。西头的小蒋岱庄,有一家大地主叫芦怀宝,有十几间房屋,东南角上还有个大更楼,鬼子即刻逃了进去,这里成了他们苟延残喘之处。负隅顽抗的鬼子不断地向四面漫无目的地扫射。我们的战士在机枪的掩护下,从半里路外分三面向鬼子驻地挖地道。当地的农民们怀着对日本鬼子的满腔仇恨,主动前来帮助新四军挖地道。苏北的沙土地,挖起来也比较容易。地道挖到了靠近鬼子负隅顽抗的宅院墙脚时,战士们搬来了手榴弹,十个一扎,用麻绳将导火线一个一个扣牢。当照明弹升上天空时,我军几十捆手榴弹从房屋周围墙上飞去,有的掉在地上爆炸,有的在半空中开炸,鬼子的机枪顿时哑了,屋内传出鬼子凄厉的嚎叫声。不一会,警卫团来报告,他们在半路上截击了—批日本鬼子的军用物资,溃不成军的鬼子抬着五具同伴的尸体往季家市方向逃去。
战后不久,日方从高明庄战地挖走的日军尸体整整装了两卡车!有史料证实,此役歼日伪军300余人,俘日军2人,创新四军挺进黄桥后大规模歼灭日伪军的首例。当时当地还流行着一首歌颂叶飞胜利指挥此役的《高明庄战斗歌》,其歌词是:“不可一世鬼子兵,横冲直闯送上门。一举成擒阶下站呀,问谁高明不高明呀!哎咳,哎咳哟!一举成擒阶下站呀,问谁高明不高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