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期●随感录●

要多看群众的“脸色”

作者:刘源卫 东水成

  
  
  
  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说话、办事,总是先看别人的“脸色”,尤其是上司的“脸色”。上司的“脸色”晴,他则语出滔滔不绝,办事利利索索,尽力发挥表现;上司的“脸色”阴,他则说话胆战心惊,办事谨小慎微,唯恐有啥冒犯。因此,他们活得非常累,没有个性,没有主见。
  但是,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有一种“脸色”,却是应该多看的,那就是群众的“脸色”,因为其中包含着许多真实的东西。当群众的“脸色”好看时,说明你的决策和言行是正确的,这样,他们就生产积极性高,工作劲头大。相反,当群众的“脸色”阴沉时,说明你在某些方面有失误,或是决策不当,或是处理问题偏颇,或是忽视群众利益,以致他们在生产和工作中,无精打采,干劲锐减。群众“脸色”,既是反映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一面“镜子”,也是正确评价领导者政绩的“显示器”。领导人决策水平的高低,自身行为的曲直,处理问题的偏正,与群众关系的亲疏,都必将在群众的“脸色”上得到显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看群众的“脸色”行事,可以使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把失误减到最低限度。
  其实,让群众满意并没有多少秘诀,主要就是要恭恭敬敬地、勤勤恳恳地、扎扎实实地、年复一年地替群众谋利益。当前,各级领导千部要真正做到转变作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深入基层,多看看群众的“脸色”,多听听群众的心声,使我们的工作措施更周密一些,致富为民的步伐更扎实一些,此实属明智之举。


上一篇:流芳与遗臭下一篇:雨丝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