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期●老战士论坛●

不应忘却的一段历史

——剖析“对日关系新思维”

作者:居欣如

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60年前的“八·一五”,日本侵略者正式投降。
  战争仅仅过去60年,有人就大肆宣扬“对日关系新思维”,鼓吹什么“我们应该把这段历史放在一边,应该着眼现在,着眼将来”;还说什么“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早已解决,日本的道歉已结束,日本战犯已受到惩罚”;“日本人对我们不薄,我们应该暂时忘掉历史”;“日本人的敌意和恐惧,主要是我们发展过快,为了让日本人对我们友好,我们不要再提不愉快的往事”等等。
  究竟应当怎样看待这段历史?应不应该忘掉这段历史?应该怎样着眼未来?一厢情愿,取悦于日本是注重国家利益吗?这些重大问题倘不好好讲清楚,又将怎么对得起日本侵华战争中伤亡的3500多万同胞和抗日将士?又将怎么面对我们的子孙后代?
  第一,所谓“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早已解决,日本的道歉已结束,日本战犯已受到惩罚”,如此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将日本侵华战争沉重的历史轻轻翻过。事实是这样吗?请看纪实片《丧钟为谁而鸣》中,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那一个个杀人不眨眼的战争恶魔,在审判中没有一个是认罪的。审判取证长达两年余,才对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板垣征四郎、广田弘毅、木村兵太郎、武藤章等七个甲级战犯处以绞刑。而对松井石根所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只说成是“南京事件”。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竟被供奉在靖国神社。日本当局和右翼势力至今没有忘记他们的侵略“英雄”,难道深受侵略的中国人民反而应该快快地忘记这段血染的历史吗?
  再从2004年8月26日东京都教委快速通过决议强令东京都公立白鹤中学采用《新历史教科书》的事实来看,日本保守势力又是如何对待这段侵华历史的:他们出台的《新历史》,在历史描述上歪曲事实真相,为日本开脱侵略罪责,删除慰安妇内容,删除日军在中国实行“三光政策”内容,而将日本打扮成亚洲各国的恩人,鼓吹大东亚战争解放了亚洲民族,“满洲国”是王道乐土等,宣扬“侵略有理”、“侵略有功”。他们甚至想把日本由二战的加害国反过来变成受害国,把篡改历史的罪责转嫁给中国。说中国对国民散布对日的仇恨,要求中国修改历史教科书,真是荒谬之极。这种种表现难道能说日本已经认罪了吗?
  至于说日方已表示了“反省”,“反省”只是对做过的事的对与错进行反思,并无真正道歉的诚意。倘有真诚道歉之意,何不用“谢罪”二字。倘连认罪的一点诚意也没有,难道就能将这段历史一笔勾销吗?这怎能说“日本道歉的历史使命已完成,为什么总要揪着历史辫子不放”呢?从现实情况来看,日本领导人至今仍对二战中的甲级战犯顶礼膜拜,小泉首相上任以来每年都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大大伤害了中国及亚洲人民的感情。试想一下,如果德国人目前还把希特勒供奉在德国的教堂里,德国政要动辄还要去悼念希特勒,法国和欧洲各国还会同德国共同合作吗?
  第二,所谓“日本人对我们不薄,我们应该暂时忘掉历史,注重国家利益和两国经贸发展”,这又是奇谈怪论。日本从二战失败后,得到美国的扶植,经济快速发展。日本资源极其贫乏,但现代化的结果使得日本拥有了强大高效的生产能力。东南亚和中国丰富廉价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曾经是日本人现代化的基础和它的生命线。战后,这一地区又早已成为恢复后的日本经济和工业品巨大市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产品市场、技术市场、服务市场、投资市场和借贷市场。日本的产品、技术服务需要出路,日本的资金需要出路。日本的资金不仅在中国找市场,在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也都有大量投入。日本现在无法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对亚洲国家施加影响,只能通过经济进行市场控制。这是日本生存所必需的,而不是日本对哪个国家的慈善经济援助。至于1979年以来日方对华提供的低息长期贷款固然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日方的每笔贷款都指定要用于中国的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和环保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完成也为日本企业在中国开展经济合作和对华贸易提供了便利,为日本企业进军中国市场起到了铺路的作用。日元贷款给日方带来不可低估的经济利益,这是日本领导人也不得不承认的。
  第三,说什么“日本人中流行着‘中国威胁’论,主要是我们发展过快。为了解决日本人的恐惧和敌意,为了让日本人对我们友好,我们不要再提不愉快的往事”。这真是天大的笑话!事实上, 战后的日本,在美国扶植下,经济上已成为世界第二强国。以目前阶段中国的综合国力看,中国对日本根本构不成任何威胁。这一点,日本有关人士是心知肚明的。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制造紧张气氛,宣传什么“中国威胁论”呢?这其实是日本有些学者和政客别有用心的鼓动群众的歪论。他们的逻辑是:中国弱,日本就强;中国强,日本就弱,生存就受到威胁。这种臆想中的“威胁”广泛而持续的宣传,就会影响广大民众的心理。这种所谓的“威胁论”,如要靠一方释放善意,忘却历史,表示友好,使另一方不再感到“威胁”,这不仅是可笑的,也是办不到的。按这种推论,倘若日本认为“中国的存在”就是对他的威胁,那么只有“灭了中国”,才能让日本感到安全,这岂不是反动的逻辑!
  我们说,不应忘却这段历史,而应牢牢记住这段历史,并以此教育我们的后代,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更不是“民族主义狂热”,而是真正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努力谋求中日人民世代友好。反之,如果按照“对日关系新思维”所鼓吹的观点,盲目追求中日友好,一味强调忘却历史,无视历史上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放弃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警惕,只着重于眼前投资和借贷等经济交往,卑谦有加,那只能助长日本民族狂妄和自负的心理,助长日本在经济上政治上称霸亚洲的野心。
  实际上,小泉内阁成立3年多来,不断推进加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在美国攻打伊拉克等问题上,小泉不顾国内舆论的反对为美军提供后方援助以及派兵赴伊拉克参加维和行动,日本已基本摆脱了在美日安保框架下的单纯受保护的“角色”,而且正以强化美日军事同盟为轴心,2005年将正式建立弹道导弹防御体系,并为此在国防财政预算中增加2000多亿日元。日本已不满足于成为经济大国,还想成为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
  日本右翼势力代表人物、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大肆叫嚣:日本只有同“前门虎”美国对峙,并遏制“后门狼”中国,日本经济才有可能复苏。他根本否认“南京大屠杀”,并狂言“中国大帝国应该分成六个国家”,妄称日本是“亚洲网络的指挥塔”。由此可见,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势力和好战分子在上世纪30年代之所以能取得对日本国家政治的控制权,有它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而这种势力如今还存在,一旦未来日本经济出现严重问题和困难,当日本民族心中狭隘的国民性被右翼激进分子以狭小国土、稀缺资源、有限耕地和大和民族优越等种族论调所激发时,日本民族仍有可能以各种理由再次对中国或其他邻国发动各种形式的挑衅,甚至战争。面对这种情况,在精神上被“新思维”缴械的中国人将何以自处呢?
  怎样才是正确地面对未来呢?中国人永远不会首先挑起中日冲突,因为和平的中日关系始终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而不会对中国产生任何威胁。至于由于中国的强大和稳定增长会对日本人内心产生某种恐惧,这种恐惧,也不会因为中国人主动表示要忘记被他们欺侮的历史而有所改变。相反,向并未真正认罪悔过的人表示已经忘记被欺凌的历史,只是一种示弱的表现,只能招致日本人对我们的鄙视,在对华政治经济外交政策上更加肆无忌惮。
  我们希望中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并将为此作出积极努力。对日本经济、文化上的正常交往是应该和必需的。对日本右翼势力和受其影响的日本主流政治,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要中日友好,避免中日再战的根本办法就是要认真吸取历史教训,牢牢记住受人欺辱的苦难,团结一致,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在政治、外交、军事领域决不轻易让步,同时应加强军事打击能力,以保证祖国安全。和平与发展,靠的是我们的实力,而绝不是靠忘记历史,忘记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