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日伪计划开挖10公里的人工河道,引潍河水灌溉种植水稻,同时发展渔业、盐业,掠夺我国资源,以达到其“以战养战”的目的。在军事上来说,昌北是我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咽喉,素有“渤海交通走廊”之称。如果敌人把河道挖开,昌邑根据地将被东西分割,使我处于不利境地。日军为在军事上、经济上一箭双雕,遂决定由伪“山东经济开发署”具体承办,并由驻昌邑、潍县的日军协助设计、勘察、施工。
这个挖潍河封锁“渤海交通走廊”的计划,日军早在两年前,即1941年就提出并施行过。由于我昌北军民与敌人进行了长时间艰苦斗争,才迫使日伪军挖河计划没能实现。为粉碎日伪这次重新提出开挖河道的计划,在中共昌邑县委书记兼县独立营政委刁一民同志主持下,县委多次研究对敌斗争策略。我们以县独立营为骨干,组织各区武装和基层民兵自卫团,作好军事打击的预案,要求情报站点严密掌握日伪军动向。
1943年4月初,我内线侦悉,山东经济开发署派汉奸刘洪祥陪日本经济学家等人来昌邑现场考察,由潍县派出伪军协助勘察施工。刘洪祥是水稻专家,懂日语,兼任翻译。伪开发署人员将从昌邑城开赴柳疃。据此,县独立营立即决定予敌以打击。独立营副政委宫愚带二连及马渠部分自卫队员,在公路的东侧沟崖村西头设伏。沟崖村距昌邑城和柳疃据点各5公里,紧接公路便于隐蔽。上午8时左右,有三辆汽车从南方开来,第一辆汽车很快进入我伏击圈。宫副政委命令向公路抛铁耙。铁耙是北方平整土地的一种农具,长两米多,两侧有铁齿,如汽车轮子压到它就爆胎。战士们迅速先在汽车前后的公路上抛掷了铁耙,接着掷出一排手榴弹后,大家就冲了上去。敌人没有来得及抵抗,我们生俘了两名日本男人和汉奸刘洪祥夫妇,还俘虏了七八名伪军。有一个穿着十分妖艳的日本女人,跳车时被汽车压成重伤。后面的两辆汽车见势不妙,调转车头逃跑了。
10多分钟的战斗结束了。我们迅速打扫战场,把汽车烧毁,押着俘虏转移到孙家庄。被俘的两个日本男人是经济专家,50多岁,由于语言不通,不了解我军政策,很紧张,拒绝进食。后来来了日语翻译,宣传我军政策后,这两个日本人情绪好了起来,吃了煮的鸡蛋。那个受重伤的日本女人,我们不好处理,当晚用担架抬到柳疃交给了日本人。
这次战斗,震撼了敌人,对其开垦计划是当头一棒。但敌人并未就此罢休,而是继续实施其开挖河道的计划,并调集部队对我疯狂“扫荡”报复。同时,又在我根据地腹心地带瓦城安了据点。瓦城是我军1938年1月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支队的地方,影响极大。日伪军把一座很大的孙膑庙拆了,利用这些木料、砖石,修了一个碉堡,在那里驻守一个日军小队,一个伪军中队。此举把我抗日根据地压缩到了一个狭小地带,敌伪军时常向我龙池、郭疃袭扰、抢劫。
敌人从潍县派来了一个由中队长郎述维率领的伪军中队,专门负责开挖河道的任务。他们强派民工为其挖河。我则动员民工怠工,要求各村保甲长尽量派老弱者出工,以应付敌人。到了夜间,我们组织根据地的民兵自工团,把白天开挖的土方全部填平。并组织武装人员混在民工中,枪杀日伪监工,或在场外打枪扰乱,鼓动民工逃跑。根据地的群众是有觉悟的,在党的领导下,和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两个月来,敌人的挖河渠工程毫无进展,不得不停了下来,从而粉碎了日伪的计划。
敌人的挖河开渠工程被迫停止了,但郎述维的伪军中队却迟迟不撤走,并配合柳疃、青乡据点的敌军,频频袭击我军,“扫荡”根据地。为此,县独立营决定,务必先消灭这支伪军。1944年7月,获悉郎述维中队拟由柳疃撤回潍县。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这时正值夏季,有高粟、谷子禾苗作掩护,于是我们再次在沟崖村以北公路设伏。上午8时,我独立营将敌人团团包围,俘中队长郎述维以下70余人,缴获轻机枪两挺,长短枪70余支,军用物资4大车。
消灭了郎述维中队之后,根据敌我态势,拔除瓦城据点的时机到了。县独立营对瓦城据点采取围困战术,切断了瓦城与外界的联系,切断了水源和粮禾供应。那时,日伪军饮用的是据点外一个池塘里的水,他们每天都出来取水。我们选派优秀射手隐蔽等候,对取水敌人抵近突然袭击。敌人白天不敢出来取水了,于是改在夜间悄悄取水。大家想了一个好办法,弄来一只死狗丢在了塘里。炎热的夏天,太阳一晒,死狗臭气熏天。没有水,日伪军坚持不住了,据说连洗澡水都喝光了。我军对敌人开展政治攻势,喊话敦促他们投降。8月4日,敌军从昌邑城出动一个大队,把瓦城据点的敌人接走了,我军尾随追击,毙伤敌军多人。瓦城光复了,持续一年多的反开垦、反封锁斗争,取得了彻底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