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廉吏于成龙》之后,我的心情特别激动,我要以高八度的最强音赞美这部新编历史京剧。《廉》剧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美的艺术表演,感动了剧场所有观众。场内掌声阵阵,并夹以感情浓烈的呼唤声:“太棒了,精彩极了!”
于成龙为官18年,依然是两袖清风。他“不负朝廷,不亏黎民,对得起天地良心。”最使我感动的是,当势倾朝野的康亲王的亲信勒春,从于成龙的床底下,费力地拖出一个沉甸甸的竹箱时,满以为这次可以在康亲王面前,当场揭穿于成龙伪装清廉的假面具了。然而,打开竹箱一看,仅仅是一包包各种颜色的泥土!勒春傻眼了,愣在了一边。请听,于成龙手捧那一包包泥土,情意无限地诉说:“这是广西罗城的山泥,包含着黎族同胞的心意;这是四川合州的黑土,寄寓着巴蜀父老的情愫;这是湖北黄州的红土,渗透着荆鄂赤子的热血;这是武昌江畔的流沙,记载着世代平民的甘苦……”于成龙“脚踏着厚实的泥土,心平如镜;牵念着善良的赤子,怀揣真情”。他“深知那欲如水,不遏则灭顶;贪如火,不厉禁,势成燎原,祸国殃民,终留恶名,苦果必自吞”。
康熙六年,于成龙在被任命为合州知府时,又一次发誓:“为官清正廉明,至死不变。”在这新编历史京剧中他是这样具体陈述的:“常言说——无病休嫌瘦,奉公莫怨贫。知足无烦恼,布衣乐终身。非吾之有莫伸手,非分之财莫进门。这就是我于成龙一生箴训。”
言和行,于成龙一生结合得天衣无缝,《清史稿·列传六十四》里有一段话,切实可证:“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所以康熙皇帝说:“朕博采舆论,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龙这位清朝的三品大官,之所以甘于清贫,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始终未忘自己是一介布衣。正如他的妻子邢氏所唱:“等待你告老还乡那一日,我定会引儿牵孙迎接你到村边。旧时情景再重现,窑洞外,小河畔,剪酸枣,浇菜园,夫唱妇随操犁锄,共享天年。”由此,我们不是也可以窥见到于成龙一颗坦荡纯洁的心灵吗?他虽是封建王朝的一位大官,但他更为珍惜自己的信念和心灵和自由,他不愿毁损自己所特有的审美的真性和廉洁的人生!今天,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党的干部,不应该更甘于清贫.更乐于奉献,更体恤人民吗!?
该剧由上海京剧院著名花脸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和著名老生关栋天联袂演出。据戏剧专家介绍,《廉吏于成龙》这部新编历史京剧,从唱腔上,大大增加了单弦等其他地方戏曲和曲艺的含量;从音乐上添加了管弦乐的部分;从舞美上,利用了幻灯等装置。的确,更让人耳目一新。
《廉》剧自创排以来,迄今已公演70余场,演出足迹遍及京、津、沪、浙、粤、冀、闽等地。所到之处,场场爆满,观众感动地说,“上海京剧院为我们送来了‘布衣廉吏’的感人戏,教育大、启示深,很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