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期●散文●

小米煎饼

作者:姜宿

那天,我爱人在山东出差时,顺便买回几盒小米煎饼,回家一打开一股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勾起了我的食欲。我连忙吃了一块。嗬!香脆可口,愈吃愈有味道。没有想到,一块小小的小米煎饼却让我想起了战争年代的一些往事。

1945年日寇投降,为兑现“国共双十协定”,中央命令坚持南方抗日根据地部队北撤,苏浙皖新四军全部撤到山东根据地。我们沿途粉碎了敌伪顽的无数次阻挠,历尽艰难困苦,昼夜北上,越过陇海路进入山东根据地。部队进入鲁南解放区后,司务长从粮站领来的是小米和一些地瓜,怎么煮法?南方兵看了都犯愁。当时,南方兵离乡背井,情绪有些波动,如果连饭都吃不好,对指战员的影响就太大了。几个炊事员不经过调查研究,自作聪明地把小米放在锅里就煮。战士们吃在嘴里直硌牙。村里的老大娘看见战士将香喷喷的小米饭吐掉,不乐意了,说:“你们咋会这样浪费粮食!”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南方人不会淘洗小米。这件事给了根据地的区、乡、村干部很大的震动,他们纷纷向部队作了自我批评:“是咱们不关心自己的子弟兵,没有教你们学会淘小米。”从那以后,部队的领导机关,上自军长、政委,下至每个战士都虚心向当地群众请教,不到一个星期,大家都能掌握淘小米的技术。有不少单位还学会做小米煎饼和面条,营团还召开质量评比和经验交流会。在粉碎敌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时,战斗频繁,部队随时要接受新任务,转移阵地,炊事员一时热饭来不及烧,就索性烧一桶开水挑到阵地上,让战士们就着煎饼吃。战士们的胃口变了,喜爱吃小米了,所以就编了一首顺口溜:“反攻反攻,退到山东,一手煎饼,一手大葱。”

1963年秋,我在山东南郊宾馆参加一个专业会议。山东的领导知道与会者不少老同志解放战争时在山东战场上战斗过,在会议结束的前夕,他们特地用山东土特产盛宴招待大家。席上品尝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战争年代的小米煎饼、花生、梨子、柿饼、小米红枣糕、绿豆粥、土豆、粉丝,最后端上桌的是手割面条。品尝这些食品,不觉把我们带回当年的战争岁月,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955年夏天,听说南京路国际饭店三楼新辟一柜台,出售小米煎饼和红枣糕、小米粥,我真是喜出望外,便约单位里的几位山东老乡,一同去品尝。大快朵颐之余,又增添了一份对小米煎饼的情感。至今想来,依然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