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期●青少年绿洲●

许光达教子

作者:韦德锐

  原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许光达大将,对儿子要求十分严格,是名副其实的“严父”。儿子延滨读中学时,他为其立了三条戒规:一是住在学校,过集体生活;二是严格控制零花钱,生活标准向工农子女看齐;三是不准用车接送,不准对别人讲自己是司令员的儿子。延滨遵从父亲教诲,在学校从不对同学讲自己父亲是司令员,填表时只填母亲的名字,以致到高中毕业,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不知道他是许光达的儿子。
  延滨高中毕业了。由于他品学兼优,学校准备推荐他出国留学。但是学校始终不知道他父亲是谁,十分困惑,为了弄个明白,有关领导来到延滨家中。见面交谈后,方知其父就是许光达司令员,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当学校领导把推荐延滨出国留学的想法告诉许光达后,他不同意,理由是:“高级干部子女在国外会受到特别照顾,对子女的成长没有好处,还是推荐那些优秀的工农子女去吧。”后来,延滨在国内读完大学,成为出色的科技人才。
  许光达教子之事,对那些任领导干部的父母们来说是鲜活而有益的教材。其关键是,决不能让子女沾父母的光,享父母之福,而应该引导他们艰苦奋斗、白手起家,走自己的路,开创自己的天地。我们并不信奉“虎父无犬子” 一类的谚语,但是毫无疑问,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子女的人格塑造有着直接的影响和重要的“奠基”作用。明朝吏部尚书王翱有个女儿,嫁给京郊的一名官员为妻,这个官员很想调进京城,就对妻子说:“你父亲是吏部的长官,把我调进京,那真是轻而易举的事。”女儿把这个意思告诉了母亲。一天晚上,这位母亲准备了酒菜,跪在地上央求丈夫调女婿进京。王翱一听勃然大怒,愤然离家,十日不归。于是,调动之事遂作罢。如此家教,于子女家人大有益焉。优秀领导干部郑培民、牛玉儒,都是严格教子的模范。
  反之,如果老子对儿子放任庇护,听任其砸自己的牌子,他便会招摇过市,横行不法,为非作歹,无法无天。《水浒》中的那个高衙内便是明证。希望领导干部以许光达为榜样,严格把好教育子女这一关。

上一篇:一言难尽的网吧下一篇:直面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