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期●老区新貌●

敢于争先的老区阜宁

作者:孟凡民 管寿康

江苏省阜宁县地处黄海之滨,位于苏北平原中部,现有县域面积1439平方公里,辖20个镇、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县人口105.9万。早在1927年11月,阜宁就建立了中共党支部,1928年1月建了县委。1940年10月,八路军第五纵队解放阜宁县全境后,这里即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
  1941年7月,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从盐城移驻阜宁县,这里便成为领导全华中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当时有“北有延安,南有盐阜”之说。特别是新四军第三师师部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一直驻守阜宁。
  阜宁人民抗日意志坚强,青年踊跃参加新四军,出现了许多父送子、妻送夫、姑娘送男友参军的动人事迹。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1945年5月4日,中共苏北区党委和新四军第三师,在阜宁东沟召开6万余人的大会,黄克诚、曹荻秋在会上热烈称赞阜宁军民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向苏北解放区大举进攻,反动派先后在阜宁杀害共产党干部400多人。在“保卫解放区,参加主力军”的口号下,全县又有3000多名青年参军。1948年,阜宁县组织36000余人支援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前夕,阜宁再次掀起参军热潮,县委书记石林等带头报名,全县2000多名青年参军。县长傅宗华带领400多名干部随军南下,支援苏南新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阜宁老区人民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努力拼搏,使经济、社会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至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亿元。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三个重大突破”和“三个前所未有”:财政收入取得重大突破。2004年完成财政收入4.6亿元,增长19.5%。开放型经济取得重大突破。外贸自营出口 3500万美元,增长50.8%。境外劳务输出1600人,增长31.6%。城市及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实施城市绿化、亮化、道路、防洪等十大实事工程,去年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项目推进势头前所未有。去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增长49.5%。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前所未有。去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010元,增长11.9%。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8亿元,增长14%。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8亿元,增长17%。全民创业成效前所未有。去年新增个体工商户3200 户,新增民营企业680家,新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4.4亿元,分别增长58.3%、25.9%、23.3%。
  阜宁现已成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全国肉类产量百强县”、“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全国最大的玻璃工艺品生产基地”;还获得“全国歌舞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教育合格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等光荣称号。2004年12月7日至8日,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到阜宁调研,对阜宁的工作给予很高评价。
  阜宁县委书记祁彪同志说,我县全面建设小康,最重大的任务在富民,最重要的职责在富民。今年要在培植工业规模企业、引进重大项目、推进全民创业上取得新的突破,把农业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农业产业化。围绕“10万人在家种田,25万人出门挣钱”目标,把人口压力转化为增收优势。富民的能力是各级干部起码的执政能力。阜宁县委、县政府一定带领阜宁人民谱写出新的篇章。

上一篇:雨丝风片下一篇:今日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