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期●老区新貌●

今日黄桥

作者:何昌健


  
  地处长江北岸的黄桥,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极为丰富的千年古镇,是连接靖江、如皋、海安、姜堰、泰兴五县(市)的交通枢纽,南濒长江,西傍宁靖盐、宁通高速公路,姜八线、如泰线在黄桥交汇,是泰兴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1940年10月初,在当时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的领导下,采取集中兵力,诱敌深入与各个击破的战术,历时4天,在黄桥地区进行自卫还击大获全胜,共歼灭国民党顽军一万余名,俘敌官兵近4000名。此次决战,为创建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为了弘扬革命传统,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1980年,在当年陈毅、粟裕两位将军运筹帷幄,指挥黄桥战役的旧址,创建了黄桥战役纪念馆。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近年来,黄桥人大力弘扬新四军黄桥决战的精神,坚持“建设与保护并举”的原则,在加大集镇城市化建设力度的同时,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与抢救,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推进产业兴镇,提高了城镇建设的品位。全镇现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古典建筑何氏宗祠、何御史府和十桥中路明清民居建筑群;中国现代化地质学之父丁文江、戏剧大师丁西林等名人故居和真武庙等古寺庙都整修一新,激发游人探古索幽之情。在城镇建设上,新时期黄桥人以“实施产业兴镇战略,打造实力黄桥,营造活力黄桥,塑造魅力黄桥”为工作思路,充分利用长江三角洲和江苏沿江经济开发带的地理优势,几年来,每年以一个多亿的投入,先后开拓改造了四条商业大街,三个市民广场,完成了40多项集镇建设改造工程,镇区面积由原来的3.8平方公里扩大到6.5平方公里。以纺织服装和猪副产品深加工为龙头的两大支柱产业日趋强大,年创产值达10亿元,中心城镇的集聚效应明显增强,集镇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2001年,黄桥还被中宣部与中央文明办等五部委选为“全国创建小城镇示范点”。之后,黄桥又被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并相继被评定为“江苏省文明乡镇”、 “江苏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江苏牛仔布名镇”和泰州市“十强乡镇”。不久前,黄桥镇党委与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台商组团投资兴办了江苏省泰兴经济开发区黄桥工业园区,规划开发的5平方公里“华商工业园”已完成注册登记和规划设计的评审批准等手续,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到位,进园企业享有“黄桥老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双重优惠待遇,为海内外有识之士提供了发展的舞台。
  名镇黄桥,风流千古。今天,一个拥有10万人口的黄桥,已形成现代气息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新城镇,成为各方人士投资兴业、旅游观光的向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