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期●散文●

陈毅元帅的苏州缘

作者:汤雄

陈毅元帅与苏州结下过不解之缘。
  1939年4月底,身为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率领部队深入敌后作战,在南京、上海一线开展游击战争。当时,已经沦陷日寇之手的苏州尚未开展有组织、有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为此,陈毅司令员在句容的茅山根据地召开专门会议,并在会上力排众议,果断地命令一支队六团团长叶飞和副团长吴焜、六团政治部主任刘飞、作战参谋夏光率领精兵强将的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为番号,进入苏州的阳澄湖地区,发动民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后来盛演不衰的名剧《芦荡火种》和《沙家浜》,就是艺术地再现当时这段传奇般的抗日故事。
  可以说,这是陈毅最早与苏州结缘的开始。
  1949年5月,曾在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中名震全国的陈其五跟随陈毅从丹阳到上海,路过苏州时,为有效保护苏州这座历史名城,保护苏州的各类文物与建筑物,陈毅毅然留下陈其五,并任命他为苏州市长。2004年6月9日《人民日报》刊载邓伟志先生所撰的《苏州不能忘记的两个人》一文中慨叹道:“严格地讲,陈其五只当了一天的苏州市市长,也只出了一张布告。问题在于这关键的一天,关键的布告。”“如果当初没有这张富有威慑力的布告,如果军民不悉心保护苏州,这次世界文化遗产大会还会在苏州开吗?”
  邓伟志先生这番话也是肯定了具有远见卓识的陈毅为保护名城苏州的文化遗产作出的巨大贡献。
  1953年6月19日,身为上海市长的陈毅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专程来到苏州,看望时任苏州市园林管理处副处长和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周瘦鹃先生。在周瘦鹃家中,陈毅欣赏了盆景花木之后,提到了周瘦老往年的写作情况,夸奖他的小说散文写得好。周瘦老自惭以往写的大都是风花雪月、鸳鸯蝴蝶,所以忙说自己过去的写作真要不得,予以全盘否定。对此,陈毅市长作了公正的评价,他说:“不!这是时代的关系,并不是技术问题。”
  陈毅的评价给了周瘦鹃以极大的鼓励,于是,他又振作精神,重新拿起笔来,创作出了大量格调明朗、主题积极的优秀作品,后来他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与夸赞。
  自从陈毅拜访周瘦鹃之后,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些重要领导人也相继专程或顺道来到周家花园,看望周瘦鹃并欣赏他的花木盆景,在周家的《嘉宾题名录》上,留下了周恩来、邓颖超、朱德、康克清、董必武、叶剑英、李先念、薄一波、乌兰夫、谭震林、陆定一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珍贵墨迹。朱德夫妇访问周家花园时,还送了两盆手栽的蕙兰给周瘦鹃。
  如果说陈毅造访周瘦鹃是“有的放矢”,那么,苏州著名书法家蒋吟秋则完全是慧眼识珠的陈毅发现的。1964年,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书写《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碑文,陈毅在全国著名书法家的众多来稿中,选中了蒋吟秋先生的隶书。蒋吟秋在写碑文时,创造了简化字的隶书,使传统的隶书书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和谐统一,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为此,这幅作品得到了对诗书画均在行的陈毅的赏识,并指定为纪念碑镌刻所用。蒋吟秋深感陈毅的知遇之恩,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总是感慨系之。陈毅曾把蒋吟秋所书之《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碑文、周瘦鹃的盆景艺术和苏州园林誉为“苏州三宝”。
  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陈毅的小妹陈重坤与其爱人王少艾从连云港军垦农场调到苏州市。陈重坤在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化验室当化验员,王少艾则在苏州军分区任职,以后定居在苏州市军分区干休所。这也应该说是陈毅元帅与苏州之缘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