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期●《忆抗战烽火征程》征文选登●

拆掉“银八滩”还个“金八滩”

作者:蔡秋明

  八滩镇,是阜东县(现滨海县)境内第二大镇,距县城东坎30公里,是滨海海盐集散地,盛产五醍浆大曲酒,享誉省内外。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期间,曾向周恩来总理当面索饮此酒。该镇素有“银八滩”美称,可见当时工商业很繁荣。八滩区,在敌后是华中的大后方,新四军的兵工厂、被服厂后方医院、盐阜老区的《盐阜大众》报印刷厂,皆埋伏在境内。新四军三师师部、区党委机关一度也驻在八滩区境内,可见当时八滩在军事上位置重要。若敌人在这里安上据点,对我军后方单位威胁很大。在盐阜区反“扫荡”战斗到来之前,黄克诚(时任新四军三师师长兼政委、中共苏北区党委书记)当面交待韩培信(时任八滩区区长),要他在三天之内,动员群众,将八滩镇上房屋全部拆光,并斩钉截铁地说:拆掉你一个“银八滩”,等革命胜利后还你一个“金八滩”。为服从战争大局,中共八滩区委、区政府二话未说,连夜动员干部群众,自己动手,如期将全镇几百户居民房屋基本拆光,被拆房屋的群众没哭的,没闹的,没有讨价还价的。可见老区群众抗日热情之高,为了打鬼子心甘情愿作出巨大牺牲。
  皖南事变之后,中共中央华中局及重建的新四军军部,长时间在盐阜抗日根据地活动,因而盐阜区就成为日伪军“扫荡”的重点。继1941年7月20日至8月20日,日伪军对盐阜区第一次大“扫荡”失败之后,于1943年2月17日开始,集中日军第十五、十七、三十五师团和第十二混成旅团各一部,伪军第二十二、二十八、三十六师及第七十二旅等部共2万余人,向我盐阜区扑来,开始了残酷的大“扫荡”。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机关跳出敌人包围,于1942年底向淮南抗日根据地转移,1943年1月抵盱眙黄花塘。
  根据苏北区党委布置的反“扫荡”任务,广大军民“改造地形,整理武装”,在广大农村破路、拆桥、拦河、垒坝、拆炮楼,作了反“扫荡”的充分准备。1943年3月下旬,刚占领东坎镇的日伪军于29日派出日军山本中队178人,及伪军朱宝元部100多人,徐继泰部200多人,第三次侵占八滩镇。山本这家伙非常狡滑,他把伪军留在无高大坚固房屋可防守的镇上,自己亲率日军占据离八滩不足一华里的王桥口王家油坊三个高大坚固的院落,这里四周是开阔地,易守难攻。黄克诚当机立断,决定趁敌人立足未稳,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合围”战术,下死命令,一定要在天亮之前拔掉这个“钉子”。他令师参谋长洪学智、八旅二十四团团长谢振华为指挥,集中二十四团一个团和师部特务营两个连的优势兵力,由地方武装和基干民兵配合。战斗部署是:以二营由王桥口北侧抗日沟实施主攻,一营首先消灭八滩伪军,而后沿八滩南门外和西侧为助攻,师特务营从东南侧助攻,三营和地方武装、民兵负责打援。当晚9时30分发起攻击。一营由西向东首先攻打伪军,如快刀切豆腐仅用20多分钟就把大部伪军消灭。二营负责主攻,副营长王光汉率突击队,像一把利剑,直刺山本中队队部,将敌人的通讯电台砸烂,敌人只能靠放军用信鸽求援。经四小时激战,二营和特务连终于攻下东西两个大院,将残敌压到中间大院,战士翻墙,在院内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有的爬上屋顶向屋内甩手榴弹。天快亮了,决定采取火攻,有的用沾煤油的棉花球绑在手榴弹上投进院内,有的将煤油棉球绑在竹竿上投向屋顶,大火熊熊燃烧,将整个大院烧成一片灰烬。三营和地方武装在新港一带击退东坎增援的日伪军,打破了敌人增援计划。天亮了,战斗按计划结束。这次战斗,除十几个鬼子趁天黑推倒围墙在烟雾中从二营和特务连结合部逃窜外,共击毙山本中队长以下日军,100多名,歼灭伪军一个大队,生俘日伪军200多人,缴获迫击炮2门,轻机枪3挺,步枪250余支。八滩又重新获得解放。这次战斗中,我军二营副营长王光汉和4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谢振华团长、严捷锋参谋长及几十名战士负了伤。这次战斗,是第二次反“扫荡”中的一次主要战斗,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气焰,不久,东坎日伪军也被迫撤退。直至4月14日,历时两个月的第二次反“扫荡”胜利结束。八滩区政府和当地群众为纪念八滩战斗(亦称王桥口战斗)阵亡烈士,在王桥口修建烈士纪念碑,刻上牺牲的烈士英名,盐阜老区人民永远铭记为抗日捐躯的烈士们。当时延安《解放日报》在头版发表了题为《我克盐阜八滩重镇》的详细报道,给坚持敌后斗争的军民极大的鼓舞。
  新中国成立后,黄老在北京生病住院期间,韩培信曾去看望他,黄老还惦念着还他一个“金八滩”的允诺。韩培信担任省委书记后,交给我办这件事。我当时在省政府办公厅工作,组织省级机关10多个相关部门,去八滩调研,拟定帮扶方案:由省工商银行拨专项贷款1000万元,由省轻工厅、商业厅帮助八滩酒厂等工商企业恢复发展生产,由省建委帮小城镇建设,省民政厅负责社会救济,省财政厅拨款20万元修缮烈士纪念塔,扩建烈士陵园。经过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多年努力,如今的八滩整洁文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已成为苏北工业强镇,也是江苏百强镇之一。由此可以告慰八滩战斗牺牲的烈士们,他们的血不是白流的。“以史为鉴”,“以史育人”,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们永远铭记血与火的战斗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