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期●本刊专讯●

本社第十三次联络站工作会议在沪举行

作者:

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和《大江南北》创刊20周年的热烈气氛中,大江南北杂志社第十三次联络站工作会议于7月7日至9日在上海海兴大厦举行。来自苏、浙、皖、闽、京、沪、粤、赣等地联络站代表200余人共聚一堂,豪情满怀。
  会议由本社社长陈扬主持。主编唐功儒、副社长周挺南分别就编辑工作和联络站工作作了题为《深化历史内涵,提高德育功能》及《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奋进》的汇报发言。
  常州市联络站副主任周长根、淮安市淮阴区联络站副主任梁培祚、扬州市联络站副主任栾曙光、长兴县教育局副局长刘月琴、泰州市海陵区文教局副局长王光源等在会上发言,交流了《大江南北》发行和学用等经验。苏州、无锡、泰州、星山、绍兴等联络站及绍兴鲁迅中学、上海财经大学04级一班团支部等作了书面发言。
  会议分组进行了热烈讨论。朱国藩、黄元裕、张正联、李阳、周加骅、王克恩等同志先后在大会上发言,交流了各组讨论情况。大家都为《大江南北》创刊20年来取得显著成绩而感到高兴和振奋。尤其是今年的发行量,在去年突破8万份的基础上,期印发数达到10万份,更是十分喜人。许多同志多年来为宣传推广《大江南北》历尽艰辛,今日倍感欣慰。今年90高龄的扬州联络站主任、原扬州专区老领导薛先洛同志对《大江南北》情有独钟,他在会上深情地说:“我晚年就是要为发行《大江南北》服务,这不是小事,而是大事,是对下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事,这是我不能放弃的责任。”读者代表张常虹在会上谈到自己读了《大江南北》介绍的革命先烈王孝和的英雄事迹后,打消了原来因病绝望而欲自尽的念头,从此振作了起来。她说,《大江南北》弘扬的先烈精神救了我,我要用切身感受来宣传《大江南北》。
  会议认为,《大江南北》任重道远,今后要在创刊20周年基础上再接再厉,总结发扬已有经验,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巩固扩大发行阵地。当前要结合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示精神,继续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在发行工作中要更好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开拓发行空间,特别要向学校教育阵地扩展,以争取更多的青少年读者。同时要更广泛扎实地开展学用活动,把发行和学用更好结合起来,抓紧做好2006年度的征订发行工作。

会议向2005年度获奖的58个先进联络站颁了奖,并向江苏省老区开发促进会致送了感谢信。

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王维到会讲了话,会长阮武昌也到会听取了代表发言。会议期间,组织代表到“一·二八” “八·一三”淞沪战主战场宝山参观了淞沪抗战纪念馆和民族英雄陈化成纪念馆。

江海歌舞团为代表们演出了抗战历史文艺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