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
1992年乍暖还寒的初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中国的社会主义面临向何处去的关键时刻发表了南方重要谈话。谈话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他的坚定信仰为我们党在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关键时刻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科学论断为我们党在关键时刻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在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的时候,学习邓小平的坚定信仰,进一步深刻认识他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上的科学论断,对于我们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苏联、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苏联、东欧的剧变,是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马克思主义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刻挑战,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也面临严峻考验。在这重要历史关头,邓小平怀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理论勇气,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科学的论断。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深刻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一些国家的社会主义虽然出现了严重曲折,但“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这掷地有声的话语,道出了一个参加革命70余年老共产党人的心声,表达了他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邓小平的一生是怀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度过的一生,并自始至终地反映在他在各个时期的伟大实践中。1920年,16岁的邓小平带着“工业救国”的朴素爱国主义理想到法国求学。求学期间,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1926年,邓小平又赴苏联东方大学和中山大学求学,系统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1927年,邓小平回国后,便矢志不渝地为实现自己的信仰而奋斗。从民主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从指挥战争到领导建设,从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到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无论何时何地,客观环境有什么变化,他始终把自己的一切贡献于党、服从于党的需要,融合于党的事业之中,毫无个人荣辱得失的考虑,真正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性,更鲜明地体现在他具有传奇色彩的“三落三起”的政治生涯中。第一“落”是1933年春,邓小平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担任地方领导工作期间,因赞成和执行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抵制左倾错误而被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临时中央撤销了江西省委宣传部长职务,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第一“起”是后来在军委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等支持下,被调到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1934年底在长征途中担任中央秘书长。第二“落”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撤销一切职务,送往江西劳动;第二“起”是在林彪反党集团被粉碎后,1973年他被恢复了国务院副总理职务,1975年又担任中央副主席、军委副主席、解放军总参谋长。第三“落”是1976年4月,他因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而再一次被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第三“起”是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7月他又被恢复全部职务,从此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拨乱反正,勇敢地开拓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邓小平在个人命运大起大落时宠辱不惊、信仰坚定的崇高风范,为中国共产党人树立了光辉榜样。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性,还突出地表现在他所经历的事关中国向何处去的两次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之中。第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当时摆在我们面前有三条路。一条是老路,那就是“两个凡是”的路,那是一条继续肯定“文化大革命”及以前的“左”的错误因而不能从困境中摆脱出来的路;另一条是邪路,那就是借口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而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的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和支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拒绝了那条老路,又反对否定社会主义、主张资本主义的思潮,拒绝了那条邪路,勇敢地面对现实,总结经验,纠正错误,重新奋起,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另一个重大历史关头,就是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国内外的政治风波。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也是三条路。一条是走回头路,认为政治风波是改革开放的结果,出路是回到改革开放以前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上去;一条是跟着走邪路,就是苏联、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垮台的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拒绝了回头的老路,又拒绝了垮台的邪路,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清醒的头脑,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开辟的新路不动摇。
“我坚信,社会主义将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十世纪是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变成现实的社会制度、取得辉煌成就又遭受严重挫折的世纪。回首二十世纪百年历程,人们为社会主义运动从涓涓细流发展成波涛汹涌的洪流,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而感到欢欣鼓舞;也为二十世纪末期国际风云突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而深感震惊和困惑。一时间“社会主义崩溃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社会主义终结论”、“共产主义消亡论”等如一股恶浪滚滚而来。社会主义跌荡起伏的现实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究竟应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邓小平以他坚定的信念,对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作出了科学的论断。他在南方谈话中深刻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的论断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芒,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他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历史证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虽然遭受了严重挫折,但并没有改变人类历史发展的走向,并没有抹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想的科学性,而只证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复杂性、曲折性和长期性。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看,一种新生的社会制度代替陈旧的制度,必然要经过激烈反复的斗争。以资产阶级革命最为典型的英、法来看,如英国于1640年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内战、动荡与反复,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才真正稳定下来;而且法国从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诞生,中间经历了多次封建王朝的复辟。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还只是一种私有制代替另外一种私有制,尚经历如此反复与曲折;社会主义作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然更伟大、更艰巨,其困难和挫折、其曲折性和反复性也必然难免。历史的规律总是这样:历史既是前进的,又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邓小平的论断正是深刻地揭示了这样的规律,他深刻地启示我们,对社会主义运动的长期性、艰难性和曲折性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能因苏东剧变,就丧失了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南方谈话20年来的历史也表明,社会主义正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苏东剧变,虽然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深深的谷底,但在痛定思痛之后,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者们对社会主义的反思,从而加速了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更新、政策调整和模式的转换。最近20年来我们清楚地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继续探索,社会主义的观念在更新,社会主义的政策在变化,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践、制度在不断创新,社会主义的发展体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和广泛的包容性等特点。这些变化深刻地表明,世界社会主义正呈现出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或飞跃的趋势。历史也已经清晰地向我们展示,社会主义在其前进过程中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或消亡,而恰恰使社会主义的发展获得了新的机遇。实践也已经证明,社会主义在前进过程中真正销声匿迹的只是那些失去其必然性的观念、理论、政策、模式和组织,而真正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真正代表人类未来的社会主义价值、理论、运动在生活中继续弘扬,在低潮中继续孕育,在挫折中不断奋起,并以一种必然性体现其旺盛的生命力,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苏东剧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的力量对比,但没有改变其时代发展的总趋势;苏东剧变,虽然也在中国引发了1989年的“政治风波”,却没有阻止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而是更坚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决心和信心。
邓小平南方谈话吹响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进军令,经过近二十年来的不懈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形成了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今天,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13亿中国人民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满怀信心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在苏东剧变的同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积累了不少问题,也因此遭受到各种怀疑和攻击。有的认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有的认为中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造成经济垄断,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是政治上的垄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思想上的垄断;一些人在经济上极力推崇自由化、私有化,政治上主张政治多元化,实行美国式的多党制、议会民主、三权分立,文化上要求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有的推崇西欧民主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宣扬民主社会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些思潮混淆了视听,对人们的思想造成了严重的混乱。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深刻回答了如何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仅如此,他还从“一百年”的长远战略高度为后继者概括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我们党框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方向、任务与发展轨迹。他还尖锐地指出: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
在邓小平看来,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实践的信仰。信仰马克思主义,就要身体力行,扎扎实实地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曾经告诫我们:“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他提出: “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他还指出:“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还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外学者、政治家称赞邓小平是一位实干家。他的史诗般的一生,不愧是中国共产党人身体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楷模。
社会主义制度是崭新的事物,它的发展和完善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进程中,无疑需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不可能一帆风顺,必须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变为现实,必须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当代共产党人必须牢记邓小平的告诫,深刻认识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埋头苦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只有这样,才是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最好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