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好日子。以往每到这一天,浙东一带的妇女们,不论年老年幼,都要早早地起来去采槿树叶子挤出汁,用来洗涤自己的一头长发,好把头发梳洗得像天上仙女那样漂亮。但在大鱼山岛上却是另一番景象:七月七一大早,就有人聚集到烈士纪念碑前。这是为什么?事情还得从60年前说起:
大鱼山岛是位于杭州湾灰鳖洋上的一个形如条鱼状的小岛,长约6.3公里,宽仅2公里。但这个小岛的地理位置却很重要,它东临岱山、秀山,南临舟山本岛,西与慈溪、镇海域接界,北与大、小洋山相对,是沟通南北海上交通的必经之处。
1944年8月21 日,为了开辟海上游击根据地,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海防大队一中队76名指战员奉命来到了大鱼山岛。这支部队到大鱼山岛后,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帮百姓挑水扫地,没几天就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老百姓纷纷议论说:“从来没看到这么好的队伍,这一定是从四明山来的三五支队了。”真是:军队爱人民,暖了百姓心!
当年的8月25日(即农历七月初七)上午8时,因有特务告密,海面上突然来了敌人的大兵舰,还有十余艘汽艇,天上又嗡嗡地飞来两架飞机。瞭望哨一发现敌情就向部队报警,部队瞬时就集合起来。指导员严洪珠对部队作了短促有力的战前动员:“同志们!敌人把我们包围了,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是人民的子弟兵,要挺起腰、咬紧牙、紧握枪,狠狠地打,一定要把来犯的鬼子消灭!同志们!有没有信心?”“有!”战士们齐心回答。副大队长陈铁康命令部队兵分三路迅速奔上山岗,抢占有利地形。
激烈的战斗打响了。500多鬼子和伪军用飞机、大炮开道,把我军阵地炸得黑烟滚滚。敌人一次次的冲锋被我军一次次击退,每次都丢下了不少尸体和武器。日军头目挥着指挥刀嚎叫,鬼子还端着刺刀逼着伪军向我方阵地进攻。我军见状,发起了政治攻势:“和平军听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要昧着良心为日本鬼子卖命!你不打我,我不打你!你要开枪,我们就送你回老家!”这一招很灵,伪军躲躲闪闪缩着头不敢往前冲了。鬼子胁迫着伪军,让他们继续向我军阵地逼近。随着我方“哒哒哒”的机枪声和手榴弹接连爆炸,鬼子与伪军死的死、伤的伤,他们又滚了回去。就这样,敌我反复冲杀!
战斗持续到下午一点多。狗急跳墙的敌人用兵舰上的大炮对我军阵地进行了一阵接一阵地猛轰,接着又趁着浓烟,每队配备了60个鬼子、80余个伪军嘶嚎着分路向我方阵地夹击。在兵力悬殊的严酷形势下,我方的英勇战士誓与阵地共存亡。已身中数弹的一名机枪手忍痛打光最后一梭子子弹,把机枪芯甩掉后,高举起枪柄与敌人撕打起来。英雄的战士们跳出战摄,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白刃战!我军一名无名英雄身藏两颗手榴弹,待敌群接近时,突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在激战中,陈铁康副大队长牺牲了,严洪珠指导员牺牲了,程克明中队长牺牲了,机枪手牺牲了,年仅16岁的小战士牺牲了,负伤的战士宁死不屈跳下悬崖·--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山岗!42名英烈为大鱼山岛这片国土不遭日寇蹂躏,英勇搏斗,谱写了抗击日寇、威震东海的壮歌,大鱼山血战也被誉为“海岛狼牙山之战”。在这次战斗中,敌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日伪军死伤百余人,就连当年驻在舟山的日军头目佐滕也叹息说:“这是皇军在中国海岛作战所遇到的一次最顽强的硬仗,皇军损失惨重……”
在激烈的战斗中,当地人民为我军战士的英勇顽强抗击日寇所感动,他们千方百计掩护我军战士,有的冒着生命危险把伤员藏到不易被敌人发现的水獭洞中;有一位大娘急中生智把两位被日军追击的我军战士藏入自家的大柜子中,柜面上倒上一点山芋干作掩护;有的趁着夜色,避开敌人的探照灯摇着小船,冒着风险把我军战士送到古窑浦我军驻地。战斗的第二天,不少当地群众自发地寻找牺牲的战士,小心掩埋并做好记号。
自此后,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大鱼山岛人民自发地把这一天当作是岛上人的忌日。每当这一天,岛上的妇女就早早地聚集在烈士牺牲的地方,放上供品,点上清香,以当地的风俗习惯来纪念牺牲的战士。解放后,岛上的人民还自发地在烈士牺牲的山岗上树立了一块永垂不朽的花岗岩石碑。
七月七,大鱼山人难忘的七月七,大鱼山人永远纪念的七月七!